猛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h5>林甘泉:‘養生‘與‘送死‘: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h5>
提要
一定的生活樣式反映一定的文化傳統。在以家庭爲本位的中國古代社會‘個人消費不佔重要地位‘生活消費通常集中表現爲家庭消費‘而.養生j與.送死.則是家庭消費的兩大項目。本文擬結合文獻資料和考古文物資料‘對漢代的‘養生‘與‘送死‘進行一些考察。全文分三部分:一‘養生‘:最低限度的生活消費:二經濟收入與‘養生‘消費的差別;三‘送死‘:‘富者奢僭,貧者殫財‘;四‘養生‘與‘送死‘的社會保障。
‘養生‘的消費水平歸根到底取決於各個家庭的財產狀況。但是各個時代維持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需的生存消費,有一個最低限度的標準。漢代一個五口人的農民家庭,每年糧食消費約谷149石,加上食鹽和衣服費用,全年最低限度的生活費用約需236.4石,假定這個家庭有土地100畝,按當時平均每畝小畝產糧2石計算,其全部收穫用來支付衣食費用尚缺糧36.4石。
漢代貴族、官吏和地主的基本經濟收入‘都大大超過一般農民家庭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費用。對於他們來說,“養生”並不是一種單純的生存消費,而是爲了獲得物質上和精神上巨大滿足的享樂消費。就基本經濟收入和生活奢侈的程度而言,排列第一的是貴族,第二是大地主尤其是商人地主,第三是官吏。
“送死”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消費。漢代盛行厚葬,‘送死‘被視爲‘養生‘的延長,成爲誇飾家庭社會地位和財力的一種標誌。追求複製和表現死者生前的生活樣式,是漢代基葬的一個重要特點。不僅富貴人家厚葬奢僭,連一些家境並不富裕的人家也不惜耗盡家產厚葬,這種風氣與當時流行的孝道觀念有關。
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全部社會關係都帶有封建倫常的色彩。當有的窮困家庭‘養生‘和‘送死‘最起碼的消費都無力承擔時,它的宗親族黨和封建國家都有責任予以救濟。這種救濟從一定意義上說來‘是中國古代‘養生‘與‘送死‘的一種社會保障,但它所起的作用極其有限。廣大農民由於飢寒交迫而流離失所,因此社會生產往往無法正常運行。隨着社會危機的加深,一場農民起義也就必不可免了。
關鍵詞:生存消費 享樂消費 最低生活費用 基本經濟收入 社會保障
人類社會的生產和消費相互依存,互爲前提。沒有個人和集團的消費,社會生產就無法進行,人類自身也無從繁衍。
不同的消費方式反映不同的文化傳統。在以家庭爲本位的中國古代社會,個人的消費不佔重要地位,生活消費通常集中表現爲家庭消費,而.養生j和‘送死‘則是家庭消費的兩大項目。本文擬結合歷史文獻和考古材料,對漢代的‘養生‘和‘送死‘進行一些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