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作者: 溪山琴況 2005-8-10 21:58 回覆此發言
34回覆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連載
四、《儀禮》的價值
《儀禮》一書,記載的是先秦的禮儀制度,時過境遷,它是否已經沒有任何價值可言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首先,《儀禮》作爲一部上古的經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此書材料,來源甚古,內容也比較可靠,而且涉及面廣,從冠婚饗射到朝聘喪葬,無所不備,猶如一幅古代社會生活的長卷,是研究古代社會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書中記載的古代宮室、車旗、服飾、飲食、喪葬之制,以及各種禮樂器的形制、組合方式等等尤其詳盡,考古學家在研究上古遺址及出土器物時,每每要質正於《儀禮》。《儀禮》還保存了相當豐富的上古語彙,爲語言、文獻學的研究提供了價值很高的資料。《儀禮》對於上古史的研究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古代中國是宗法制社,大到政治制度,小到一家一族,無不浸潤於其中。《儀禮》對宗法制度的的闡述,是封建宗法制的理論形態,要深刻把握古代中國的特質,就不能不求於此。此外,《儀禮》所記各種禮典,對於研究古人的倫理思想、生活方式、社會風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其次,儘管宋代以後,《儀禮》一書在學術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禮儀制度中,《儀禮》始終是作爲聖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從唐代的開元禮到宋代的《政和五禮新儀》、《大明集禮》,乃至《大清會典》,皇室主要成員的冠禮、婚禮、喪禮、祭禮,以及聘禮、覲禮等,都是以《儀禮》作爲藍本,加以損益而成的。
再次,由於佛教的傳入,使民間的傳統生活習慣發生很大變化,如果聽之任之,則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有全面佛教化的可能。宋代的有識之士如司馬光、朱熹等,意識到《儀禮》中的禮制是中國儒家文化的典型,如果它從中國社會徹底消失,那將是儒家文化的徹底消失。他們順應時勢、對《儀禮》進行刪繁就簡,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體現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喪、祭諸禮,率先實行,並在士大夫階層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較積極的成效。可見,《儀禮》在宋代時還起過捍衛民族文化的作用。
最後,《儀禮》在在今天還有沒有價值可言呢?回答是肯定的。但這並不是說要恢復《儀禮》的制度,而是說應該利用《儀禮》禮義中的合理內核。《儀禮》中的許多禮儀,是儒家精心研究的結晶,有許多思想至今沒有過時。對於這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應該保持應有的尊重,並以科學的態度加以總結,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用。今禮之中有古義,人們不自知罷了;古禮也可以今用,這正是我們應該象王安石、朱熹那樣,認真研究的課題。有關《儀禮》中的禮儀,我們將在後面作比較詳細的介紹,此處從略。
作者: 溪山琴況 2005-8-10 21:58 回覆此發言
35回覆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連載 ●闡發禮義的妙語集萃--《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