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埋藏親人的遺體:既夕禮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之十八
埋藏親人的遺體:既夕禮
喪禮的前半部分,主要是通過小斂、大斂等方式,將遺體處理後裝入棺柩。喪禮後半部分的主題則是將棺柩安葬。《說文解字》雲:‘葬者,藏也。‘葬的目的是掩藏屍體。遠古時代沒有墓葬制度,人們通常親人遺體棄置野外,再用薪草掩蓋,《說文解字》說:‘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故人持弓,會敺禽也。‘由於親人的遺體每每爲鷙禽猛獸撕咬,子女內心不忍,於是守在遺體旁,用彈弓驅趕鳥獸。相傳到黃帝時開始使用棺槨,將遺體深埋,入土爲安,體現了文明的演進。
《既夕禮》經文的第一句是‘既夕哭‘,古人好取開頭兩字作爲篇名,所以將喪禮下篇名之爲‘既夕‘。‘既‘是已經,既夕哭是夕哭之後。大斂之後,喪家朝夕哭於殯。到葬前二日的夕哭之後,喪家開始安排落葬事宜。
一、殯後居喪
大斂成殯之後,喪主哀毀無容,居住在門外倚牆搭建的喪廬中,晚上寢臥在草蓆上,用土塊作枕頭,首絰和腰絰都不解下。時刻想念着逝去的親人,悲之所至就號哭,晝夜都沒有定時,與喪事無關的話不說。只是喝粥,早晨煮一把米,傍晚煮一把米,不喫蔬菜和水果,熱孝在身,完全沒有心思去想飲食的滋味。喪主出行時乘坐的是粗劣的木製喪車:車箱的頂蓋用尚未長成長毛的白狗皮製作,車後面和兩側的藩蔽用蒲草做成,駕車的馬鞭用蒲草的莖製作;武器囊是用狗皮做,車轂端頭的銷釘是木質的,登車用的引繩和轡都是用繩子做的,馬嚼子是木質的;駕車的馬的鬃毛不加修剪。喪主配偶的車也是如此,只是車中的帷幕是用大功之布製作的。
每月初一,童子要左手拿着掃帚,末端向上,跟隨撤祭席者入室。設祭席之前,先撤去原先前設的祭席,童子掃除室內的塵土,垃圾堆在室內的東南角。祭席設置完畢,童子拿起掃帚,末端下垂,斜向自己,跟隨執燭者出室。平日燕居時用的物品、朝夕喫的食物、沐浴用的水,都和往日一樣在燕寢中準備着。
二、啓殯
啓殯在天色微明時舉行,殯宮門外點燃了兩支燭炬,用以照明。靈柩還半埋在堂上的坎穴內。喪家的衆男女在門外朝夕哭的地方即位。爲了避免喧囂之聲的干擾,此時在場的人都要停止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