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國中各方人馬在中極殿爲政體革新而戰時,寰宇大戰已進入到第三個年頭。
英華、不列顛、荷蘭、普魯士以及波蘭、葡萄牙等國爲一方,法蘭西、俄羅斯、神聖羅馬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波斯帝國以及西班牙爲一方,這場大戰發端於幾個階段,幾個戰場,到聖道四十三年,已匯聚爲名副其實的世界大戰。
以聖道四十一年,西元1759年9月,腓特烈二世侵入薩克森公國爲標誌,西方戰場開啓。以當年十二月,西域大都護吳崖領烏恩齊人、三玉茲親華軍入侵小玉茲,兵峯直指裏海東岸爲標誌,東方戰場開啓。在這前後,波斯人、烏恩齊人先後席捲艾烏汗,英華聯合馬拉特聯盟與波斯人爭奪天竺,奧斯曼土耳其與俄羅斯和波斯人在三玉茲戰場聯手抗拒英華,也是這場大戰的組成部分。
當聖道四十二年,英華皇子、海軍上將李克銘率鐵甲蒸汽艦隊突襲法蘭西地中海艦隊時,東西方戰場聯成一體,兩個陣營清晰顯現,戰爭也擴散到整個地球。
英華以摩加迪沙爲落腳點,聯合不列顛侵蝕埃及,逼壓奧斯曼土耳其,不列顛又與法蘭西在錫蘭發生小規模戰鬥,不列顛加勒比海艦隊襲擾法蘭西和西班牙領地,法西兩國海軍馳援加勒比海,這一系列小規模戰爭都只是分支,歐亞硝煙瀰漫時,美洲,主要是北美洲也爆發了規模空前的戰爭。
巨大的歷史慣性下,北美洲的戰爭主線與另一個位面的歷史沒有什麼差別,在腓特烈二世打響大戰第一槍之前,不列顛與法蘭西人早已在北美開練了好幾年。如果再算上七十年前的威廉王之戰、四十年前的安妮女王之戰,十年前的喬治王之戰,不列顛與法蘭西人在北美的戰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這些戰爭僅僅只圍繞俄亥俄河谷等地歸屬權而進行的武力爭奪,規模不大,甚至算不上戰爭,不列顛和法蘭西也從未將其視爲兩國全面大戰,而只是“邊境衝突”。但隨着戰火在歐洲心臟地帶點燃,北美的邊境衝突也逐步升級。兩國派出成旅成師的正規軍,要借這場戰爭徹底解決北美殖民地問題。
在這條主線之外,另一條支線的走向就完全不同了。
歐洲人所謂的印第安人在這場戰爭中的立場受到了英華的嚴重影響,原本北美的印第安人分爲親法派和親不列顛派,其中親法派印第安人佔主體。原因是法蘭西在北美的殖民策略是以貿易爲主,不像不列顛人以移民爲主,後者明顯更損害印第安人的利益。同時法蘭西冒險家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有深入探索,與中西部印第安人的來往更爲活躍,戰爭爆發時,站在法蘭西人一邊的印第安人至少三倍於親不列顛派的印第安人。
問題是,印第安人又多了一個選擇,於聖道三十二年設立的英華東洲都護府經過十來年經營,觸角已經深入到北美大平原上。阿帕奇、切諾基、支奴乾等族“東黎人”紛紛成爲親英派,不少都遷移到了落基山脈以西的地方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