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張氏族府位於太原城的南面,幾乎佔去了半個坊的面積,其間宅院幽深,院落重疊,大大小小的庭院分佈其中。
張氏先祖是開國高祖皇帝的軍中大將張公謹,爲大唐帝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爲郯國公,張公謹早亡,他的子孫本散居各地,但爲了家族興盛,百年來陸續遷往太原本宗,最終形成天下世家排名第二的河東張氏,只可惜內部不靖,十年來排名已滑落爲第五。
實際上,河東張氏經過百年演化,早已細分成了數百房,嫡庶之間等級分明,各房子弟人數衆多,連他們自己都分不清彼此的關係,爲此還成立宗人堂,專門擔起鑑別血統的職責。
但有一點是很清楚,身份越高,住的房子越靠裏間,就象一朵大白菜,菜芯纔是精華,而張煥住的地方則屬於最外面的一層半枯黃的菜葉,緊緊靠着護宅河。
喫過早飯,張煥便動身前往書院,他是張家子弟,二十三歲之前讀書是他的本份,他已經在書院裏就讀了四年,張家子弟在讀書期間,每月可領一份例錢和祿米,雖不多,但足以養活他和啞叔。
和其他世家一樣,張氏也極重視子弟的教育,從五歲起,張家子弟無論是本宗還是旁枝,都必須進私塾讀書識字誦讀,十歲後轉入學堂正式就學,十八歲後再進入書院,二十三歲結業,準備參加省試。
私塾和學堂只收張家子弟,但書院卻是面向天下英才,這也是各世家籠絡人才的手段。
張家的書院在太原城的南郊,佔地有近百頃,公開的名字叫做晉陽書院,其規模更勝過官辦的太原書院,在全國都享有盛譽,在此讀書的學子,可免於鄉試,五年期滿即取得舉人資格,直接以鄉貢的身份進京參加尚書省省試。
所以每年秋天,晉陽書院的入學考試規模宏大,競爭異常激烈,來自天下各郡的年輕英才聚會於此,爭奪那少之又少的三百個名額,他們不僅僅是要免於鄉試,他們更想要的是門第,河東張氏的門生,否則,就算省試中了進士,也只能留京候補,‘七大世家的門生’,這纔是鯉魚們必須躍過的真正龍門。
只步行一刻鐘,張煥便來到位於南郊的書院,他健步如飛,很快便走進了飛檐畫梁的大門,書院的大門建在一座長長的人造小土坡上,需要上二十幾級臺階,表示求學登高之意,兩旁蒼松翠柏,林木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