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法西斯主義登陸日本 (第2/2頁)
蘇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拿家庭來說,政府宣傳“要讓國家昌盛,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固然很重要,但家庭教育才是基礎”這樣的理念,也就是想讓家長們在家裏多做孩子們的思想工作。不過諷刺的是,在那麼多年《教育敕語》的體制下,大部分家長基本上都沒什麼想法和個性了,好多家庭教育只不過是跟着學校說的做。
而在日常生活方面,政府又說“現在社會環境很複雜,搞不好會給孩子帶來壞的影響”。於是在政府的帶領下,“少年團”紛紛成立,團員們一邊在學校積極學習,課餘時間還要共同實踐忠君愛國、互幫互助、節儉自律的精神。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國上臺,他宣揚的法西斯主義引起了日本政府高層的共鳴,於是法西斯主義開始和日本的軍國主義勾搭在了一起。當時的教育界實際上已經有人識破了法西斯的真面目。比如林達夫就寫了一篇《意大利法西斯主義政策》的文章,指出法西斯教育“不會教給孩子們正確認識事物的方法,也不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道德水平,更不會依據每個孩子的天分助其成長;相反,它會抹掉所有個性和天分,往孩子們的腦袋中灌輸一些既成觀念,讓他們習慣不經思考就做出行動。這行動分爲憎恨和服從兩種——而法西斯主義的行爲基本上也就是這兩種”。
遺憾的是,這種聲音在當時的日本國內還是少數。政府爲了避免有人讀了這樣的文章之後受到影響,還特意把當時的執政思想印成了一本叫作《國體的本義》的書,通過大面積地推廣,不給人們反思法西斯主義的空當。這本書在5年間一共印了103萬本,並被分發到各個學校和社會團體。書中內容基本上就是在說:“我們國家的國體是由天皇創造的,我們大家一定要忠君愛國啊。”那段時間,政府還控制了所有的輿論通道,通過廣播、電影等幾乎所有媒體手段反覆宣揚“舉國一致”、“盡忠報國”的精神。這已經是完完全全的戰時教育體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