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栽了一個跟頭 (第1/2頁)
蘇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973年10月6日至2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埃及、敘利亞因爲領土問題與以色列爆發戰爭。日本一開始預測以色列軍隊不出一個星期就能獲勝,所以對日本不會有什麼影響,沒想到事態十分嚴重。隨着戰爭時間拉長,阿拉伯國家開始把石油當作武器使用,並且發表聲明,將減產5%,並提高石油價格,對友好國家保證石油供給,對敵對國家比如美國和荷蘭則停止出口。這裏的“友好國家”指的是對阿拉伯國家提供軍事援助的英國、法國、西班牙、奧地利和非洲國家,日本不在其列。
石油危機一爆發,石油價格在一年內就提高到每桶近12美元,足足漲了4倍,這對許多國家都造成了一次經濟衝擊。日本是能源進口大國,石油進口占進口總數的75%,中東石油又佔石油進口總數的60%,可以想見這場戰爭給遙遠的日本帶來了多大的損失。當時,不管是政府還是商人,都抱着不管價格多高也要保證數量的想法,有一些企業負責人,馬不停蹄地奔走在石油公司之間,乞求保證石油供給,有的公司甚至願意以每桶20美元的價格與產油國簽訂合同。同時,爲了保證石油數量,日本政府拼命展開外交活動,想方設法往“友好國家”堆兒裏擠。
當時的首相三木武夫作爲特使走訪阿拉伯國家,再三承認阿拉伯的正義事業,1973年12月,阿拉伯國家就把日本列入了“友好國家”的名單中。但這並不意味着日本可以鬆一口氣,雖然石油數量得到保證,但價格還是問題。
這個時候,日本老百姓都知道經濟處在危機中,但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任何傳言都可能會造成恐慌。1973年11月在大阪發生的“手紙騷動”就是第一起:
某超市像平時一樣向家庭主婦分發折價商品的廣告宣傳單,其中也有手紙。見到這個廣告的主婦們開始去超市門口排隊,在超市10點鐘開始營業前,竟然排了200多人。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呢?因爲社會氛圍非常不安,很多人看見哪裏有人排隊,即使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也會跟着一起排。超市一開門,主婦們就瘋狂地購買手紙,一小時內就把櫃檯和倉庫裏的貨買光了。接下來,這一熱潮擴散到全國,家家都在忙着搶購和囤積,手紙的零售價格很快翻倍,有的地方甚至漲了三四倍。“手紙騷動”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月才得以平息。不過,人們心中的短缺恐慌絲毫未減,洗滌劑、砂糖、鹽、醬油……這些生活用品也被搶購一空,每個人都覺得現在不買以後一定會漲價。
老百姓的不安還蔓延到了提取存款上,同年12月,愛知縣的一個小鎮發生了一場“提款騷動”。騷動起源是一個女高中生隨口說了一句“信用機構作爲就業場所,是不太理想的”,這句話被添油加醋,變成了“信用機構非常危險”,在小鎮裏迅速傳播開,兩天內有5000人次把存款取光,金額超過14億日元。儘管政府一再解釋這是謠傳,然而風波也沒有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