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3紫陽縣位於陝西省南部、漢江上游、秦巴腹地。這裏萬山錯綜,河溪密佈,漢江自西北至東南橫貫全境,任河由西南向西北注入漢水。由於北有秦嶺阻隔,南有巴山屏障,形成了紫陽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溼潤的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1℃,無霜期爲268天。
紫陽曆史悠久,文化積蘊厚重。很早以前就有人類在這裏活動,新石器、商周、兩漢時期都在這裏留下了很多遺址。紫陽商代屬庸國,春秋屬巴國,戰國後期屬楚國漢中郡,秦時屬益州漢中郡西城縣,東晉至南北朝時在今縣境內先後置寧都、廣城、漢陽三縣,唐初併入山南東道金州西城郡,明正德七年(1512)始設紫陽縣。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紫陽生物資源異常豐富,尤其是茶葉、蠶桑、柑橘、杜仲、桐油等在全國久負盛名。這裏是中國最古老的茶葉種植區之一,產生了中國最早的貢茶。《華陽國志·巴志》對紫陽茶區、茶葉有了準確的記載:“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土植五穀,牲具六畜。
桑蠶、麻苧、魚、鹽、銅、鐵、丹、漆、荼、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黃潤鮮粉,皆納貢之。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枝,蔓有辛蒟,園有芳蒻、香茗。”這是關於茶的最早記載,其中荼和香茗即指茶葉。陝南漢江中上游曾是古代巴人生活的地方。
千年茶事綿綿不絕。唐宋至清,紫陽茶年年入貢遂成天下名茶。《新唐書》記載的金州土貢有麩金、茶芽、椒、乾漆、麝香、杜仲等。茶芽就是被稱爲“山南茶”的紫陽貢茶。陝西省檔案館珍藏的《大清徵茶令》因是記錄紫陽貢茶的歷史物證,而成了鎮館之寶。
傳說神農氏日嘗百草,中七十餘毒,得茶乃解。原本用作藥物的茶葉在東漢佛教傳入紫陽期間,由僧人坐禪興起了飲茶之風。一片神奇的葉子竟然影響到了國家政治、經濟乃至文化的發展,讓人驚歎不已。從大唐帝國的茶文化、茶馬互市催生的中國第一條茶馬古道,也在湮沒千年後的發掘中重現輝煌。
始於唐代的茶馬貿易,宋、明兩代的“茶馬法”同紫陽茶的發展和遠銷有着密切的關係。自西漢至唐中葉近千年時間,茶樹的栽培和茶的飲用已風靡全國,並傳入大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唐貞元末年開始的中原與西北少數民族的茶馬貿易,“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唐大和九年(835),正式施行榷茶。以紫陽爲代表所產的“山南茶”源源不斷地進入長安市場,更多遠銷到大西北(包括今天的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甚至伴隨着絲綢之路走出國門到達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等地。茶葉從產地出發的旅程演變成今天聞名於世的茶馬古道。紫陽作爲陝南茶主產地成爲陝甘茶馬古道的發源地。
明初,“茶馬法”成爲關乎國計民生的基本國策。茶馬貿易達到全盛。陝甘茶馬古道主要路線爲:從紫陽、漢陰、石泉到西鄉,再過洋縣、城固、漢中,然後分爲兩路,一路從勉縣到略陽,進入甘肅徽縣,然後到古河州臨夏;一路走留壩、鳳縣,經甘肅兩當,到天水後,又分兩線,一線上臨夏,一線經清水到達莊浪等地。到臨夏的茶葉,一線到蘭州,上絲綢之路;一線上“唐蕃古道”,即青藏線茶馬古道,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