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爲什麼會被騙? (第8/12頁)
呂世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誰還敢說真話?</h2>
侯生、盧生的話還沒講完,你們再來看看下面這一段。
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然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爲求仙藥。
“不得兼方不驗,輒死”,什麼意思呢?
在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中,曾經出過一把青銅劍,歷經兩千餘年埋藏侵蝕,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考古人員曾經做過實驗,用這把劍輕輕一劃,一口氣可以劃破十九張紙。
這把劍何以如此銳利?因爲它的表面鍍了一層鉻,這種鍍鉻的技術是1937年德國科學家才發明的,而我們中國人在公元前兩百多年就有這種技術了。爲什麼當時的工藝可以這麼好呢?原因就在法律,始皇的時候規定任何方士只能有一樣才藝,因爲專心才能精益求精。但如果經過考覈後,發現你的專門才藝沒有那麼好,怎麼辦呢?那就立刻殺掉,因爲秦朝不養廢物。
因爲這個辦法,秦朝做出來的東西比歷朝歷代都要好。順便閒話提一下,在我所知道的中國歷史上,還有另外一個朝代的工藝,可以跟秦朝媲美。五胡十六國時,有一個由匈奴人赫連勃勃所建立的國家叫作夏,史書上記載當時大夏的兵器冠絕諸國,爲什麼呢?因爲赫連勃勃有一個規矩,例如弓箭製作後必須去射鎧甲,如果射不入鎧甲,就殺弓匠;如果射入鎧甲,就殺鎧匠。所以兩邊的工匠鉚起來玩兒命地做,質量之精良沒有人強得過他,這就是當時讓工藝精良的祕密。這種做法下,工藝當然精良,可是誰受得了?
有的朋友讀到這裏,就不免問另一個問題,中國在公元前兩百多年就有這樣的技術,爲什麼後來會失傳了呢?在下一章,我們就會談到這個問題。答案很簡單,因爲那一批秦國最好的工匠,後來都被秦二世殺光了,統統陪葬在秦始皇的陵墓裏面,中國古代最高的科技幾乎全部失傳,這是科技史上的莫大浩劫!
好,在這種“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的法律規範下,大秦選出來的每一個人都是第一流的人才,包括幫始皇占星算命的三百人都是,因爲不及格的人都已經死了。可是有講真話的沒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