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葉知秋急了,道:“伯父!請你好好想想我說的話!我反覆強調了,病患的病是溫病,感受的是溫邪!雖然也是病在少陽,但是病邪不同於傷寒。如果這是傷寒少陽證,用小柴胡湯自然是最妥當不過的,可是這不是啊,是溫病引起的少陽證,溫病本來就傷津,再投入小柴胡湯這些辛溫苦寒藥,無異於火上澆油!伯父,溫病跟傷寒真的不一樣,不能用傷寒的藥方治療溫病啊!”
一個坐堂大夫冷笑道:“溫病感受的依舊是寒邪,只是有發熱症狀,才叫溫病。什麼時候成了感受溫邪了?”
林億擺擺手,示意他們不要隨便插嘴,免得給人以整個林億醫館的人圍攻葉知秋一個人的印象。笑了笑,對葉知秋道:“你說導致溫病的原因是感受的溫邪,只怕不對吧!《素問·生氣通天論》有云:『冬傷於寒,春必病溫』,《靈樞·論疾診尺》也說:『冬傷於寒,春生癉熱。』都是說的冬季感受了寒邪,春來纔會發生溫病,由此可見,溫病感受的是寒邪,伏而後發,怎麼成了熱邪了?”
“我說了,《黃帝內經》關於溫病的觀點是不對的!”
林億面色一沉,道:“賢侄,你敢於評說前賢典籍,勇氣可嘉,但是,對前賢經典還是應該有一些應有的尊重的。要知道,你現在學的用的醫術,都是從這些經典中來的。”
“我非常尊重這些古籍經典,所以我才把它們背了個滾瓜爛熟,但是,前賢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誤,不能因爲他是經典就一味盲從。關於溫病的論述,他們說的就是不對的,我們必須正視這一點,否則,我們在錯誤的理論指引下,只能會得出錯誤的實踐來!我爺爺給二皇子治病,就是在這種錯誤理論指導下的錯誤實踐,結果就是二皇子的死亡!伯父還想讓這樣的悲劇重蹈覆轍嗎?”
這一次,林億的徒弟們和坐堂大夫們面面相覷,沒有呵斥。
林億更是心頭一凜,如果這番話是在二皇子病案聽審之前聽到,他雖然不會用自己長輩和名醫的身份加以訓斥,但一定會會據理力爭,跟對方辯論一番,但是,二皇子的病蹊蹺之處,聽了孫用和分析的溫病跟傷寒的不同,已經讓他開始對這個問題不得不認真對待了,畢竟,孫用和不禁名氣上跟他不相上下,也是官家侍御醫,而且年歲比他長,論起來還是醫林前輩,高他一輩,他的話不能不引起他的重視。現在,聽孫用和說出這病不是傷寒,而是溫病,不能用傷寒的方子治,否則會出現二皇子一樣的結果,聯想到先前的思考,他不能不謹慎對待葉知秋的這個意見了。
葉知秋見他似乎有活動之意,急忙趁熱的打鐵,有道:“病患的病症很明顯不同於一般的傷寒少陽症,咱們從最初來分析,病患最初的病,口微渴,脈浮數。傷寒不傷陰液,所以不會出現口渴,而病患口微渴,說明津液有傷,也就不是傷寒。另外,病患脈浮數,太陽病都是脈浮,其中太陽中風是脈浮緩,太陽傷寒是脈浮緊,都沒有脈數。脈數多見於熱證,外感熱邪亢盛,正邪相爭,氣血受邪熱鼓動而運行加速,就會出現數脈。傷寒則不一樣,它感受的是寒邪,寒主收凝,只能出現緩脈緊脈,而不會出現數脈。由此可見,病患最初患的不是傷寒,而是溫病!是獨立於傷寒的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