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緒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楊陵的地勢是臺階狀,由北向南分爲三個臺階。西農大老校區(即北校區)地處頭道塬,楊陵老街道地處二道塬,渭河灘地是三道塬。西農路由北向南是一面大坡,似一把寶劍直插渭河岸邊,其勢其狀雄渾壯觀。
大道兩邊依次是西北農學院、陝西省農業學校、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陝西省化工安裝工程三處、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水利學校、陝西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
從楊陵鎮回家走西農,“五臺山”是必經之地。這個“五臺山”不是山西的五臺山,也不是山。西農在頭道塬上,楊陵鎮在二道塬,中間有個大坡,落差有幾十米。所謂“五臺山”,其實是由五組臺階組合,每組臺階有二三十級踏步。站在“五臺山”頂,放眼遠望,一條寬敞筆直的大道直通渭河岸,大道兩旁是一溜兩行的毛白楊,若在夏秋季,鬱鬱蔥蔥,蔚爲壯觀。西農路在楊陵,猶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外灘、西安的東大街。
20世紀70年代以前,楊陵只有這麼一條像樣的路。那時這條路沒有被命名,由青石子鋪就,由北向南,穿越隴海線,直達渭河岸邊。關中平原多楊樹,因此,西農路栽植了一溜兩行毛白楊,這成爲楊陵街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小城住久了,人對季節更替的感覺頗顯遲鈍。冬天過去,春天幾時來?只要看看西農路的毛白楊吐沒吐穗子,如吐穗子了,那就是春天到了。一陣陣輕風吹過,白楊枝頭吐出淡黃色有黏性的芽孢,一天天變大,最後鑽出了有絨毛的紅色絨花,像一條條胖乎乎的毛毛蟲。不幾天,“毛毛蟲”脫落了,一片片葉子掛在樹枝上,如同用油紙刻鏤出來的,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隨着時間的推移,白楊掛滿了葉子,葉片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密,最終織出一條林蔭大道。
夏天到了,樹葉漸漸地變成墨綠,有蟬在枝頭鳴叫,先是一點點,隨後是一片,鳴叫得令人心煩。有人循着樹幹在找蟬蛻,沒想到收穫頗豐,沒一會兒手提袋就鼓起來了。說來也怪,楊樹葉有風無風都嘩嘩響,卻響得令人煩躁的心裏泛起一片清涼。
伏天過去,秋天到了。驕陽的餘威還未退去,綠蔭下清風徐徐,給人平添了許多涼爽。學院的師生三五成羣在樹蔭下漫步,笑語盈盈。
一夥農家半大小子拉着架子車去楊陵鎮給生產隊拉化肥。他們來到“五臺山”前開始坐“滴滴車”。兩輛架子車車轅交叉,一前一後地跑着。一人坐在中間把轅駕駛,其他人分坐在車廂或跨廂。其中一人猛推一把架子車,架子車便可以自動行駛。因坡長且陡,車子便越來越快,如飛馳一般。路上的行人見此情景紛紛讓道,車上的小子們灑下一片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