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爲了能夠籌到錢,段祺瑞想到了在弘憲帝國覆亡後一直賦閒在家的曹汝霖,便一再請其出山。而曹汝霖此時已經被西原龜三找過了,他了解到了日本政府有意資助段祺瑞統一中國,也認爲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因而就答應了段祺瑞的請求。
在和西原龜三接觸多次後,段祺瑞也瞭解到了寺內正毅的用心,但他仍然同意接受日本方面的資助,正象曹汝霖說的那樣,是想利用日本的財力完成全國的統一。
對於滾滾而來的日元背後的陰謀,段祺瑞其實也是心知肚明的,但他堅定地認爲,一旦中國實現統一,變得強大起來之後,剩下的事情,還是“好商量”的。
在後世的人們看來,這樣的想法可以說是自己給自己挖好了陷阱。但在當時而言,持這樣功利主義的政治家不在少數。從康有爲到孫中山,都有過出賣國家領土主權換得中國改革強大之資本的設想和行動。段祺瑞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一點兒也不奇怪。
此時曹章陸三人還在趙家樓曹汝霖私宅內談論,他們全然不知,很快,一場大禍即將臨頭。
北國的春天,來得遲,去得早,可謂“春來也無信,春去也無蹤,眼睛一眨,在北京市內,春光就會同飛馬似的溜過。屋內的爐子,剛拆去不久,說不定你就馬上得去叫蓋涼棚的纔行。”正因爲北京的“春光”稍縱即逝,“踏青”成了雅俗共賞的遊戲。
只是1920年的6月,山雨欲來,絕非表達文人雅興的恰當時刻。
6月4日算得上是個無風的晴天,卻此時的人們,卻總覺得頭上是一片陰雲。六月初,在北京算得上是春暖花香的日子,但人們的愛國熱情,也在這個時候,一天天地高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