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沙皇時代,哥薩克是沙皇的堡壘,是鎮壓俄國革命運動的武器。哥薩克軍隊是俄軍的一支獨立部隊。含有特權和自治權。沙皇本人是哥薩克部隊的統帥,沙皇的繼承人是它的總司令,歷代哥薩克人都是從童年起便開始學習軍事,接受嚴格的君主制教育,是革命的死故。哥薩克的反動性紮根很深,彷彿他們是一種特殊的人。哥薩克奉命進行的一次次圍剿,常把革命的星星之火淹沒在血泊之中。”
“十月革命之後,哥薩克自然又站在反革命一邊。卡列京將軍和克拉斯諾夫將軍的白匪部隊,全是哥薩克,由阿列克塞耶夫將軍和科爾尼洛夫將軍統領的頓河白匪志願軍,也是哥薩克。頓河和庫班的哥薩克,是鄧尼金將軍的主力,奧倫堡和烏拉爾的哥薩克,則是杜托夫的主力。在三年內戰中,哥薩克軍隊異常殘忍地與紅軍作戰。無情地殺害被俘的紅軍戰士;所有被懷疑爲同情蘇維埃政權的人,也慘遭殺害。”
“現在,斯大林恢復了哥薩克軍隊及其所有特權,甚至還讓哥薩克軍人繼續穿沙皇時代所穿的那種制服。斯大林的這一舉動,在時間上恰好與解散老布爾什維克協會和政治苦役犯協會相吻合。這一點非常清楚地說明了斯大林已從本質上背叛了革命。”
“我記得那是在1935年12月的一天。莫斯科大劇院內舉行隆重集會,慶祝國家政治保安總局成立一週年。突然,全體應邀代表都驚呆了:離斯大林不遠的第三個包廂內出現了一隊哥薩克士兵。這些軍士身穿飾有金銀梢帶的沙俄式制服,頗具挑釁意味。爲歡迎他們,莫斯科歌舞團還特地表演了哥薩克舞蹈。斯大林和奧爾忠尼啓則也興高彩烈地鼓掌歡迎他們。與會代表與其說是在看舞蹈,倒不如說在注視這羣復活了的俄羅斯帝國時代的哥薩克軍官。原國家政治保安總局局長曾經服過苦役,此時轉身對身邊的同僚嘀咕道:‘我一見到這些人,渾身的血就在湧。瞧,這就是他們弄的!’說着,他低下頭,讓同僚們看頭上那條被哥薩克馬刀攻擊留下的傷痕。”
“斯大林與沙皇一樣,需要哥薩克來鎮壓不滿者的反抗,因爲除了哥薩克,就難以找到更可靠的劊子手來完成這種任務。”周冠笙嘆息了一聲,說道,“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紅沙皇’。”
“1935年9月,蘇聯人民十分喫驚地在報上看到一項政府命令:在紅軍裏恢復被十月革命取締了的軍銜制。在此之前,紅軍指揮員都按其職務來稱呼:連長、營長、團長等等。這條新的命令,使舊的那一套等級封號幾乎都恢復起來了。軍官的薪水加了倍,鉅額撥款被用於專門爲軍官修建俱樂部、療養所和住宅。而這還僅僅是開了個頭。接着,斯大林又恢復了將軍軍銜和將軍制服。這種制服飾有金銀飾帶,與革命前那種幾乎一模一樣,儘管人民早已憎惡‘將軍’這個詞,但斯大林還是恢復了它。”
“實行軍銜制並或予軍官以特權,這一舉動使軍隊裏在內戰中形成的,後來變得殘缺的同志式關係徹底消亡了。斯大林此舉的目的有兩個:第一,給紅軍指揮員以物質刺激,促使其保衛蘇維埃政權。第二,讓人民明白,革命以及革命許下的一切諾言已經結束,斯大林制度已完全鞏固。”
“1935年4月7日,蘇聯政府頒佈了一條世界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法令。法令規定,十二歲以上的兒童若犯了扒竊之類的罪行。與成人同樣論處,甚至判處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