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雖然“大清洗”到現在給蘇聯人帶來的只有恐怖和災難,但也有一定的例外,蘇聯高層從列寧格勒的試驗設計機械部(主業是重型坦克設計)調來的年輕的天才工程師米哈伊爾?柯什金接手設計組。柯什金立即着手大幅度修改“A-20”計劃,由於蘇聯最高軍事當局的要求,“A-20”沿襲了“克里斯蒂”坦克和“BT”坦克的履帶/負重輪雙重行走裝置。而柯什金設計組認爲這種行走裝置只會徒增坦克的重量、過於複雜、會造成坦克生產成本和時間增加,從而影響實戰中的運用,而且他們推定雙重行走裝置的使用頻率亦較低。柯什金將改進出的純履帶形式的樣車改稱“A-32”,這是由於其車體前部裝甲從20毫米提升到了32毫米的緣故。和“A-20”安裝45毫米火炮不同,“A-32”則改爲76.2毫米的短身管火炮。
蘇聯工程師們從西班牙和遠東的經驗中認爲,汽油引擎過於容易被引燃,所以期望着柴油引擎的新突破。從1932年起,哈爾科夫蒸汽機車廠以“BD”的代號開發新式柴油引擎,其中爲了坦克設計的軍用型在I?託蘭斯琴工程師設計組的努力下於1937年以“V2”編號完成,同年下半年,這個設計組亦被指爲“反黨集團”而被“一切科學的泰斗的親密戰友”投入大牢。
斯大林放下了手中的圖紙,重新拿起了一些“危險分子”的檔案看了看,他仔細地挑揀了一下,將一小部分設計人員的檔案抽了出來。
他當然明白,這薄薄的一張張紙,對這些人意味着什麼。
儘管“大清洗”正方興未艾,但柴油引擎這種對蘇聯來說極其重要的設計也不能就此被耽誤了,偉大領袖希望它們能早日投入量產,安裝在“A-20”和“A-32”上。
其實,“A-20”和“A-32”的計劃方案提交到偉大領袖和國防人民委員們面前時,在具體採用哪一種方案則推到了中央軍事會議上。不知出於什麼原因,與會人員竟然對較爲實用的“A-32”樣車大加責難,“沒有按‘裝甲車輛局’的指令安裝履帶/路輪雙重行走裝置”、“設計式樣沒有按規定實施”等等無理指責滾滾而來,並沒有人真正理解柯什金的良苦用心,他們當然也極有可能根本不願去理解,這也情有可原。因爲現在“大清洗”仍未結束,對擅自改動上級指示的設計方案予以讚賞,說不定就等於摘自己的腦袋。只有參加過西班牙內戰的軍人們據理力爭,“BT”坦克裝甲不足的慘劇再次被提出來,幸運的是,這個意見進入了偉大領袖的耳朵裏。領袖這一次堅決否決了委員們的指責,指令允許兩種方案都製造樣車。在兩輛樣車完成,在庫賓卡武器實驗場進行的測試表明,在機動性方面兩者相差不多,但“A-32”卓越的防護性能吸引了衆多的目光。結果中央軍事會議一改初衷,放棄了“A-20”,選擇“A-32”作爲新式中型坦克的首選。
在“A-32”得到偉大領袖的批准後,柯什金當時面臨如何選擇坦克名稱的問題,列寧格勒的重型坦克設計局推出新車型已經用國防人民委員(國防部長)克萊門特·伏羅希洛夫而命名爲KV坦克。柯什金對此不屑一顧,他特地挑選了“T-34”這一編號,因爲1934年蘇聯紅軍發佈了加強裝甲部隊的佈告,也正是在同一年間,謝爾蓋·奧爾忠尼啓則接任蘇聯坦克生產總指揮,而1934年同時也是柯什金本人最初接觸新型坦克計劃的時期。
斯大林對“T-34”坦克寄予了厚望,所以纔會做出這樣“寬恕”的決定,這在大清洗當中,可以說是相當少見的。
此時的斯大林,腦中還藏有一個無比瘋狂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