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霞漫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工業作坊因地制宜,靠近森林就是木業,靠近礦場就是礦石開採,靠近河流就是鍛造,靠大海就是漁業,左右不靠可以燒瓷,也可以做周邊村子原物料的粗加工。
崔力他們沒有想到,真正改變不奴族的其實是那些沒有天賦資源的村落。他們的二次加工,後來成就了很多真正的產業鏈,分工越來越細,做的東西也越來越好,產量也越大,他們成了這個農工體系中最有力的工業發動機。
而劉玉沒想到的是,那些散出去的不奴人農工村,會是不奴人最終統治這片阿蘭草原最大的助力。
這些村子離周邊的阿蘭部落的距離比城鎮近很多,很多普通的阿蘭牧民經常會到村裏做客和交換物資。
當貧苦的牧民看到漂亮的村舍,看到一望無際的麥田,看到如同白雪的棉花,看到喫不完的鹹魚,看到人們手裏的鐵錢,看到不奴人家裏的各種器物,看到羊圈裏,草場上,那些喫不完的牛羊,看到冬日裏的暖炕,看到爲牛馬過冬修的大瓦房。小部落最先坐不住了,因爲他們最苦,他們需要不奴人的幫助,他們主動加入不奴族。
然後是中型部落,周邊的小部落一旦開始變成村落,他們就顯得特別的難受,原本生活還過得去,可一兩年之後,再次相比之下,突然就不好了!
於是,中型部落也開始加入不奴族,希望不奴族以族人的方式對待他們,而他們願意用土地來換取建造村落,以及學習不奴族的一切。
當小型和中型部落解體之後,大型部落也就失去了社會基礎,看上去上萬人的大部落,在工業體系之外,一旦生活產生對比,他們依然是孤獨和貧窮的。
無論最後的時間有多長,他們最終會融合進不奴人農工村的海潮之中,當然這後面還有很多的故事和大歷史的背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