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h5>
3.設計理論界力量雄厚</h5>
意大利的設計評論界在戰前就已經成形,以建築和設計爲主題的《多姆斯》(Domus )雜誌創刊於1928年,戰後更成爲設計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力量。藝術史專家卡羅·阿甘(Giulio Carlo Argan, 1909—1992)、基羅·多福爾斯(Gillo Dorfles, 1910— )、翁貝託·埃可等人都是比較重要的設計評論家,他們形成了意大利語的評論中堅,對於設計的信息傳播、評論標準的建立、價值觀的公正導向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1953年,意大利出版了新的設計期刊《機械文明》(Civilta delle Machine ),這本雜誌是當時意大利設計理論重要的平臺,把設計和其他文化研究聯繫起來。
《多姆斯》雜誌不斷介紹一些現代藝術家、設計師的作品,比如瑞士設計師馬克斯·比爾,德國設計師迪特·拉姆斯,英國抽象畫家、作曲家本·尼克爾森(Benjamin Lauder "Ben" Nicholson, 1894—1982),俄國抽象雕塑家安東·佩夫斯奈,美國抽象雕塑家亞歷山大·卡德爾(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德裔法國抽象雕塑家漢斯·阿普(Hans Arp, 1886—1966),英國抽象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Spencer Moore, 1898—1986)等。這些作品造型簡潔洗練,採用有機而抽象的形式,給意大利設計界帶來很大啓發。1950年《多姆斯》雜誌刊登了馬克斯·比爾關於設計美學的文章,他提出“功能即美”(Beauty as function)的觀點,受其影響,1951年第九屆米蘭3年展工業設計部分的題目就是“有用的形式”(the Form of the Useful)。
很多設計師的作品都受到這些藝術雕塑的影響,比如意大利產品設計師基諾·薩法蒂(Gino Sarfatti, 1912—1985)受到亞歷山大·卡德爾的雕塑影響,在1953年設計了檯燈/吊燈組合,編號2072,由一串懸吊在天花板下的彩色玻璃圓盤組成,設計師自己叫這個燈具爲“光的雕塑”。
《多姆斯》雜誌還曾經廣泛介紹美國重要的現代設計師的傢俱作品,如伊姆斯夫婦、喬治·尼爾森、埃羅·沙裏寧、哈里·別爾託亞等人。他們的影響很快就在意大利傢俱上反映出來了:佛朗哥·阿比尼(Franco Albini, 1905—1977)1951年設計的路易莎扶手椅(Luisa Armchair)、吉安卡羅·皮列提1969年設計的普利亞摺疊椅(Plia chair)等等,都是比較明顯的例子。
意大利理論家基羅·多福爾斯在1986年曾經說過:意大利的現代設計就是在重建時期摸索出來的,基礎是意大利本土文化,天真、原生,因而充滿了幻想的色彩。與日本現代設計早期階段充滿模仿的方式不同,原創始終是意大利設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多少年來,當西方發達國家早已進入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時期,意大利設計卻依然在藝術和工業之間探索,走着樸實的設計道路,保持了意大利設計天真、本土的特徵,沒有被全球化經濟裹挾到同質化的潮流中去。意大利悠久的傳統文明,完全灌輸在現代設計之中。和大多數發達國家不同,對於意大利人來說,現代設計不是和過去的斷裂,而是一種延續,而這也正是鑄成意大利設計獨特面貌的重要原因。
佛朗哥·阿比尼設計的路易莎扶手椅。
基諾·薩法蒂設計的燈具『光的雕塑』。
維科·瑪吉斯特里提爲卡西那公司設計的『卡利梅特』椅子(Carimate Ch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