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鬥爭,李淵主動退位 (第1/6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武德九年六月七日,亦即政變的三天後,李世民被李淵冊立爲皇太子。雖然李世民還沒有登基繼位,可朝野上下都很清楚,從這一天起,李淵已經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空頭皇帝,而新太子李世民纔是大唐帝國真正的掌舵者。
隨着李世民成功入主東宮,原秦王府(天策府)的一批覈心成員也搖身一變,於六月十二日一同被任命爲東宮官吏:宇文士及爲太子詹事,長孫無忌、杜如晦爲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齡爲右庶子,尉遲敬德爲左衛率,程知節爲右衛率,虞世南爲中舍人,禇亮爲太子舍人,姚思廉爲太子洗馬。同日,李世民將齊王府的所有財產全部賞賜給了尉遲敬德。一夜之間,尉遲敬德就成了長安城裏最富有的人之一。
與此同時,李世民不斷宣傳他的寬大政策,順利招撫了前東宮和齊王府將領薛萬徹、馮立、謝叔方;隨後又迅速起用了原太子集團中的骨幹人物魏徵、王珪和韋挺,任魏徵爲東宮詹事主簿,任王珪和韋挺爲諫議大夫。
面對李世民刻意表現出的這種寬大爲懷、既往不咎的政治和解姿態,原來的政敵們懸着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
然而,長安的政局雖然是穩定了,但是由政變引發的派系鬥爭還是不可避免地在各個地方相繼爆發,其中以益州和幽州發生的兩起血案最爲引人注目。
當時的益州(今四川成都市)還是行臺編制,尚書令是李世民兼任的,左僕射是竇軌。竇軌是李淵元配夫人竇氏的族侄,算是比較顯赫的外戚,在統一戰爭中又立了一些戰功,而且由於李世民的尚書令一職只是掛名,所以竇軌就被委以“便宜從事”之權,成了益州實質上的一把手。當時益州行臺的兵部尚書韋雲起與弟弟慶儉、堂弟慶嗣及整個宗族都與前太子李建成私交甚篤,可韋雲起卻和他的頂頭上司竇軌素來不睦,所以當玄武門事變與李建成之死的消息傳到益州時,竇軌就動了殺心。
儘管朝廷下達了“大赦”詔書,可竇軌還是無視朝廷的赦令,決定趁此機會除掉韋雲起。他在府上埋伏了衛兵,然後以朝廷下詔追拿建成黨羽爲由,將韋雲起召到了僕射府。韋雲起一到,問朝廷的詔書在哪裏,竇軌把詔書藏在袖中,厲聲說:“公,建成黨也,今不奉詔,同反明矣!”(《舊唐書?韋雲起傳》)還沒等韋雲起開口申辯,竇軌一聲令下,左右衛兵隨即衝出,當場將韋雲起砍殺。另一個也跟竇軌有仇的行臺尚書郭行方聞訊,抱着腦袋沒命地逃往長安。竇軌發兵追捕,沒有追上;郭行方總算躲過一劫。
緊繼益州的韋雲起事件之後,幽州又爆發了一起性質更爲嚴重的案件。
這就是廬江王李瑗謀反案。
廬江王李瑗是李淵的族侄,時任幽州大都督。由於李淵一貫不放心外姓將領,只敢把兵權交給宗室親王,所以儘管明知道李瑗爲人懦弱,“非邊將才”,可還是把他放在了幽州這個重要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