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識人才 (第1/2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人力資源開發上,除了“用人如器”、善於對部屬進行“性向測評”之外,李世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不拘一格,唯纔是舉。
李世民選拔人才的時候,從來不論門第,不論新故,不論華夷,不論士庶,而是看其品行才學是否出衆,有沒有一技之長,即所謂“博訪英賢,搜揚側陋。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帝範》)。
在“門第”方面,無論是像長孫無忌、高士廉、杜如晦等出身高門世族的,還是像房玄齡、張亮、侯君集等出自寒門庶族的,李世民對他們皆一視同仁。此外,武德年間,高祖李淵偏重於任用關隴集團的後人,而到了貞觀時期,山東(崤山以東)士族也大量進入政治高層。如崔敦禮,出身於博陵崔氏,“世爲山東著姓”,歷任左衛郎將、中書舍人等職,最後官至兵部尚書;盧承慶,源出范陽盧氏,後來也官至民部侍郎、兵部侍郎。
在“新故”方面,魏徵、王珪、韋挺等人原來都是典型的太子集團,算是李世民的頭號政敵,可後來卻成爲他的股肱重臣;反而是一些秦王府的故舊,由於才學不足,能力有限,所以李世民即位後並沒有重用他們。這些秦府舊人曾經跟房玄齡發牢騷,房玄齡向李世民反映,可李世民的態度很明確:“朕以天下爲家,不能私於一物,惟有才行是任,豈以新舊爲差!”(《貞觀政要》卷五)
在對待異族方面,李世民也根本沒有“華夷之防”的狹隘觀念,而是以“天下一家,不賤夷狄”的恢弘胸襟,大膽擢用了一批勇猛善戰的異族將領。如“以智勇聞”的突厥王子阿史那?社爾,於貞觀九年歸附唐朝,被封爲左騎衛大將軍,並娶了李世民的妹妹衡陽公主;貞觀十四年,阿史那?社爾與侯君集等人一同攻滅高昌,其後又在唐朝對高麗、薛延陀、西域的戰爭中屢立功勳。此外如突厥酋長執失思力、鐵勒族酋長契毖何力等人,也都先後被委以重任,爲大唐王朝的開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戰功。
而在破格提拔民間人才方面,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對馬周的擢用。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李世民命百官上疏直言朝政得失。這對多數人來講是件好事,因爲諫言一旦得到皇帝採納就有可能青雲直上。可有一個人提起筆來卻一籌莫展,急得抓耳撓腮。
這個人就是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常何。
他是一介武夫,要論帶兵打仗自然不在話下,可要叫他舞文弄墨實在是強人所難。正當常何急得團團轉的時候,一個門客自告奮勇,願意替他草擬奏疏。常何大喜過望,當即命人筆墨伺候。只見這個門客提筆揮毫,片刻工夫就洋洋灑灑地寫了二十幾條諫言。次日常何把奏疏呈了上去,本來只是想應付一下,交差了事,沒想到太宗李世民看完奏疏,居然大爲讚賞,立刻把常何叫進了宮,問他爲何有這麼大長進,幾天不見文章就寫得這麼漂亮。
常何不敢隱瞞,只好據實相告,說自己根本沒這本事,奏疏是一個叫馬周的門客代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