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辨18天,大唐玄奘對印度6000僧人 (第1/7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642年,五天竺的最高領袖戒日王向當時的印度全境發佈了一道敕命——他要在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卡瑙季)舉行一場規模空前的無遮大會,即大型的佛教經義辯論會。會議邀請了十八個國王,還有各國的大小乘佛教僧人三千多人、著名的佛教聖地那爛陀寺的僧人一千餘人以及婆羅門教和其他宗教的僧人兩千餘人,幾乎集中了當時五天竺的所有政治和宗教精英。
而邀請這些人與會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與一個來自中國的僧人進行自由辯論。
大會正式舉行那天,整座曲女城人山人海,萬頭攢動,鑼鼓喧天。除了被邀請的代表外,雲集於此的還有各國的大臣、衛兵、侍從以及慕名而來的社會各界人士。會場內外“或象或輿,或幢或幡,各自圍繞……若雲興霧湧,充塞數十里間”(《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場面之盛大隆重可謂前所未有,百年不遇。
人們紛湧進入會場後,看見高壇的寶牀上靜靜地坐着一個面目清癯、膚色白皙的僧人,在會場的門樓前高懸着兩部用大字書寫的大乘佛教論著——《會宗論》和《制惡見論》。
這位僧人就是論主,他寫的這兩部論著就是本次大會的論題。與會的任何人都可以就這兩部論著的任何一個論點提出質疑,進行辯論和駁難。戒日王命人在會場前高聲宣佈:大會爲時十八天;在此期間,任何人只要能從這兩部論著中找出一個字不合義理,並且將論主駁倒,這個中國僧人就要當場被砍掉腦袋,向衆人謝罪!
如果不是對自己的學識、智慧和辯才充滿自信,絕不敢做出如此承諾,誇下如此海口。
可是,這個中國僧人真有那麼厲害嗎?
要知道,在座的這些人絕非等閒之輩——“諸賢並博蘊文義,富瞻辯才”(《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也就是說,五天竺最有學問、最有智慧、對佛法造詣最爲精深的人都在這裏了,難道以他們多年的修行和深厚的學養,果真挑不出這個中國僧人一個字的毛病?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不可能的事情最後還是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