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狄仁傑 (第1/7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狄仁傑,字懷英,幷州太原人,生於官宦之家。從童年時代起,狄仁傑身上就有一種特立獨行,不畏權貴的勇氣。有一次他家的門人被害,縣衙裏的官吏前來調查案情,府裏的老老少少都忙不迭地前去接受問話,惟獨狄仁傑拿着一本書坐在那兒一動不動。縣吏一看這小子那麼有個性,心裏老大不爽,就上去命他接受問話。狄仁傑啪的一聲合上書本,沒好氣地說:“我跟書中的聖賢對話都惟恐不及,哪有空理你們這些俗吏!你憑什麼兇我?”
這是史書記載的有關狄仁傑生平的第一個故事。未來神探狄仁傑在史書中剛一亮相就與命案有關,也算是一個有趣的巧合。作爲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清官和神探,狄仁傑的探案故事通過千百年來的公案、話本、戲劇、小說,乃至當代影視而廣爲傳播,幾乎已經到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程度。到了二十世紀,狄仁傑更因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所創作的《大唐狄公案》而享譽西方,被西方讀者驚呼爲“東方的福爾摩斯”。
那麼,真實的狄仁傑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他是否被後世的這些虛構作品過度神化了呢?
答案是:不。
歷史上的狄仁傑確確實實是個神探。高宗儀鳳年間(公元676~679年),狄仁傑擔任大理丞,“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舊唐書·狄仁傑傳》)。一年之內勘斷的積壓案件所涉及之人犯就達一萬七千人,而且事後還沒一個喊冤的,這當然是不折不扣的神探了!
作爲神探,最重要的素質就是智謀。在小說和影視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狄公身上那種超越常人的機敏和睿智。而歷史上真實的狄仁傑,其智謀比起虛構的人物似乎也不遑多讓。長壽元年(公元692年),狄仁傑與魏元忠等人一起被來俊臣誣陷入獄。當時朝廷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人犯如果一被訊問就承認謀反,可以免於死刑。所以當來俊臣審問狄仁傑時,狄仁傑立刻就說:“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朝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意思就是說,既然大周已經代唐而興,我身爲李唐舊臣,當然只有死路一條,你說我謀反我就謀反吧!來俊臣一看這傢伙這麼老實,也就放鬆了警惕。隨後就沒人來找狄仁傑麻煩了,酷吏們只等着判決下來,到時候執行就是了。
可來俊臣絕對沒有想到,狄仁傑是在跟他玩心眼。
由於當時已是初春,天氣逐日轉暖,於是狄仁傑就跟獄吏討了一副筆硯,然後撕下被單上的一角布帛,寫明瞭自己的冤情,最後又拆開身上的棉衣,把帛書藏在衣服的棉絮內,交給獄吏說:“天太熱了,煩請把衣服交給我家人,讓他們拆掉裏頭的棉絮,再送回來給我穿。”
獄吏拿起那件棉衣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什麼毛病,於是就轉交給了狄仁傑的兒子。他兒子狄光遠也很聰明,知道父親肯定要傳達什麼信息,於是拆開棉衣仔細檢查,果然發現了那封帛書,隨即以告密爲由求見武皇,把帛書當面呈上。
武曌看過後,立刻召見狄仁傑,問:“你既然沒有謀反,又何必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