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一朵剎那凋零的曇花 (第1/8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實際上,早在元和十二年平定淮西之後,憲宗李純就開始變了。“淮西既平,上(憲宗)浸驕侈。”(《資治通鑑》卷二四〇)
憲宗的第一個重大變化是,一改從前克勤克儉的作風,開始大興土木,專注於個人享受。元和十三年正月,憲宗命禁衛六軍負責對麟德殿進行修繕。由於當時淄青、成德等鎮都尚未平定,禁軍大將張奉國、李文悅私下認爲,此時朝廷仍是用兵之際,不宜“營繕太多”,可他們又不敢抗命,只好請宰相裴度代爲勸諫。
裴度當然也不贊成憲宗的做法,就在一次奏事的間隙,委婉地表達了反對意見。憲宗一聽,就知道是張、李二將把消息透露給了宰相,頓時火冒三丈,幾天後就把張奉國和李文悅雙雙貶謫了。等禁軍修完麟德殿,憲宗像是要跟裴度較勁似的,又命禁軍疏浚了龍首池,另外又建了一座全新的承暉殿。
裴度知道自己怎麼勸也是白搭,只好把嘴閉上。
從此,大明宮的土木工程就接二連三地上馬了。於是,國庫的錢就像開了閘的洪水一樣嘩嘩往外流。
爲了平衡收支,也爲了獲得更多享受,憲宗變得越來越喜歡斂財,就跟晚年的德宗如出一轍。當時,朝中的兩個財政大臣敏銳地察覺出了發生在天子身上的微妙變化,趕緊投其所好,千方百計在財政收入的大蛋糕上劃出了一塊專供皇帝的小蛋糕,也就是所謂的“稅外羨餘”,每個月都準時送進天子的小金庫。
這兩個人,一個叫皇甫鎛,時任戶部侍郎兼判度支;另一個叫程異,時任工部侍郎兼鹽鐵轉運使。
可想而知,這兩個聰明人很快就博得了天子的寵幸。
元和十三年八月,憲宗沒有跟裴度等宰執大臣商議,就忽然下了一道詔書,宣佈任命皇甫鎛和程異爲宰相。
詔書一下,朝野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