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幾分鍾後,當耿飈聽到電話裏說“軍座命令我們趕快撤退,不然就沒後路了”的時候,他立即向四團下達了攻擊的命令。黔軍用猛烈的火力封鎖着狹窄的關口,正面攻擊的一營艱難地一點點向上推進,就在快要接近關口的時候,迂迴的偵察隊突然從右側的山上出現,高喊着“殺呀”一路衝了下來。黔軍立刻放棄阻擊陣地向北逃去。四團的官兵緊追不捨,黔軍丟棄的槍支子彈、雨傘包袱,還有煙槍,甚至是脫下來的軍裝散落了一路。耿飈和楊成武大步上關,在黔軍傷員的呻吟中,他們看見關口上立着一座石碑,上刻“婁山關”三字,關下雲霧繚繞,山路如絲。
四團追擊黔軍一直追到遵義以北七十多公里處的桐梓,先擊潰了黔軍兩個團的阻擊,然後和黔軍的一個重機槍連接了火,這個連抵抗了一陣子也撤退了。一個逃跑的黔軍士兵在黑暗中喊了一句:“紅軍長官,機槍扔在草垛裏啦。”最後,四團佔領了貴州與四川交界處的松坎,這裏距離遵義已有近一百公里。
桐梓是黔西北重鎮,是王家烈的老家。這是一座風景奇特的小山城,城裏漂亮的小洋樓特別多,都是貴州的軍閥、官僚和大商人在這裏修建的別墅。打下桐梓的耿飈和楊成武不但每人住洋樓一座,而且全團每個排也都住上了一棟洋樓。軍閥和大商人在桐梓附近的祕密山洞裏藏着的不少黃金和銀元,統統被紅軍搜查了出來,紅軍用其中的一部分銀元買了不少布匹給官兵們做了新軍裝。桐梓城外還有一個發電廠,紅軍官兵從沒見過這東西,不少人還好奇地去參觀了。發電廠的老闆說,黔軍逃跑的時候把他的汽車搶走了,現在無法運煤也就無法發電了。於是楊成武命令團機關派人幫助發電廠運煤,結果還沒到晚上,桐梓縣城洋樓裏的電燈全亮了。對於紅軍官兵來講,電燈是很新鮮的玩意兒,不少官兵從沒見過,有些戰士走的時候把燈泡擰下來帶上了,說是用它照明和點菸都很方便。
在桐梓,耿飈接到了調任紅一軍團一師參謀長的命令,四團的新任團長名叫黃開湘。二十七歲的黃開湘過去在方誌敏那裏工作,曾擔任過紅一師政委和紅一軍團供給部政委,軍政兩方面都有豐富的工作經驗。那時,耿飈正迷戀吹口琴,吹的都是中央蘇區的諸如“一馬打到撫州城”的革命山歌,他說吹着這些山歌就不會忘記蘇維埃共和國的美好時光。離開四團的時候,耿飈叫警衛員把自己的騾子送給了腿傷剛好的楊成武,楊成武心裏捨不得耿飈走,順着口琴的聲音找到了他。楊成武說:“等革命勝利了,咱們要是能夠到蘇聯去一趟該多好啊!”耿飈說:“帶上咱們的紅四團一塊兒去!”
紅三軍團的任務是封鎖貴陽至遵義的通道,以阻擊北上追擊紅軍的國民黨軍。軍團一部從茶山渡渡過烏江之後,進駐遵義以南四十五公里處的尚嵇鎮。這是一個處在交通要道上的鎮子,因通達四方而客商雲集。在這裏跑生意的商人鍾光福曾在榕江旁聽過紅軍的大會,回到尚嵇鎮後,到處對百姓說紅軍是窮苦人自己的隊伍。當中央紅軍還在烏江作戰的時候,鍾光福就召集尚嵇鎮的一些開明人士籌備“歡迎紅軍維持會”,並以這個組織的名義籌集了四千多斤大米。“歡迎紅軍維持會”的成員之一、經營紙店的掌櫃梁德培無償地拿出紙張,於是,尚嵇鎮一夜之間貼滿了歡迎紅軍的標語和三角形的小紅旗。
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日下午,紅三軍團五師開進尚嵇鎮。那一天正是尚嵇鎮趕集的日子,在鍾光福的帶領下,百姓紛紛站立在街道兩旁歡迎紅軍。五師師長李天佑住在一個叫周蘊橋的人家,師部設在了鎮小學校裏。五師的官兵自覺遵守羣衆紀律,在小喫攤上堅持先付錢後喫東西,而且從不討價還價,弄得全鎮的商販們滿心歡喜。紅軍部隊採購大宗的食品和物品付的是蘇維埃紙幣,紅軍說拿着紙幣可以到師部去兌換大洋。有些喫過黔軍虧的商販拿着紙幣不敢去,於是採購的紅軍戰士親自領着他們去,商販們果然換來了大洋。這件事成了尚嵇鎮街頭巷尾的美談,百姓都說天下的軍隊就數紅軍說話算話。
住在尚嵇鎮附近村莊裏的教導營專門召開了兒童會,紅軍把村裏的苦孩子都叫來,一個一個地發糖果和米花,然後教他們唱紅軍歌曲。軍團還特別要求官兵們如同在中央蘇區時一樣,爲駐地的百姓幹農活,因此只要有紅軍駐紮的村子總是很熱鬧。紅軍官兵也彷彿回到了中央蘇區,唱歌、演講、訓練的時候口號聲格外嘹亮,就連一直心情壓抑的軍團長彭德懷也開朗了許多。軍團部設立在一個叫懶板凳的地方,彭德懷親自參加羣衆大會。他是窮苦人出身,因此對窮苦人家充滿同情。他的警衛員總是揹着個大包袱跟着他,包袱裏是打土豪時留下的一些銀元、鹽巴和布料,只要走在前面的軍團長看見特別苦的人,小警衛員就會立刻打開包袱送出去一些東西。但是,彭德懷選擇送東西的對象很苛刻,要是真正的窮苦人,還要是受到地主欺負的窮苦人,因此他的大包袱很長時間裏都是滿滿的。警衛員不願意揹着大包袱行軍作戰,彭德懷爲此嚴厲地批評了這個小紅軍。紅三軍團駐紮在懶板凳的最初幾天裏,因爲沒有敵情,彭德懷常常蹲在門口與老人孩子說笑談天。軍團指揮部向別的村子移動的那天,一大清早,百姓們看見這個紅軍裏的“頂大的官”扛着塊門板沿街喊:“這是誰家的?”——紅三軍團的軍團長要把用來當牀板的門板送還給老百姓。
至一月八日,中央紅軍各軍團均已到達指定位置:紅一軍團在遵義北部;紅三軍團在遵義南部;紅五軍團進駐團溪鎮,主力一部駐守羊巖河渡口,另一部駐守甕安江界河,還有一部駐守草塘;紅九軍團進入湄潭和牛場地域,與紅五軍團共同構成了遵義東南方向的防線。至此,以遵義爲核心,向北延伸一百多公里,向南延伸四十多公里,向東南延伸八十多公里,向東延伸四十多公里,中央紅軍基本控制了黔西北地區南北長約兩百公里、東西寬約一百公里的區域——新的共產黨蘇區根據地已經呈現雛形。
一九三五年一月九日,軍委縱隊進入遵義城。
連日大雨中的行軍讓所有的人都一身泥濘,於是所有的人都在城外的小河邊洗了臉。遵義城內的百姓擁擠在街道的兩邊看“朱毛”,他們一直把朱德和毛澤東當做是一個人。由於在進城之前就和保衛局局長鄧發打過招呼,於是毛澤東、王稼祥和張聞天一起住在了黔軍旅長易懷之的公館裏。毛澤東顯然對這個住所很滿意,他站在易公館氣派的大門前說:“看起來很不錯,這是個大人物住的地方。”周恩來、朱德和劉伯承住在黔軍師長柏輝章的巨宅裏,那裏同時是紅軍總司令部和軍委作戰局的辦公地點。國家保衛局住在福音堂,總政治部住在天主教堂,休養連住在省立第三中學,負責全城警備任務的幹部團住在何家公館。博古和李德沒有被分配在紅軍領導們集中的地方居住,他倆被分別安排在了柏輝章公館附近的兩個小院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