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明的那些事兒 (第1/23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軍來了以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意思大家都懂。當時明軍卻是留髮留頭,無發無頭——剃了發的都殺。這下可把老百姓苦死了,碰上清軍,不留下要死,爲了保命只好剃髮了;萬一再遇到明軍,到哪裏去找假髮呢?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當官的來了百姓遭殃,盜賊來了百姓還遭殃。
<h2>弘光政權</h2>
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崇禎雖然明知國家已亡,仍然不死心,讓自己的幾個兒子逃出去,希望有一天還能東山再起。
大明的孤臣們跟着明朝的宗室後代逃到南方,明朝的一些遺老們決定在留都南京擁立朱家王朝的後代,然後效法太祖朱元璋揮師北上,重新奪回政權。這個想法絕對是好的,也是有志氣的。
但是一到具體問題上,馬上就發生了分歧。宗室後代一大堆,到底立誰呢?史可法主張立桂王朱常瀛,桂王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兒子。以錢謙益爲代表的東林黨人主張立潞王朱常淓,此人是明神宗的侄子,多才多藝,素有賢名。最終被立爲皇帝的是福王朱由菘,因爲朱由菘獲得了南京一些掌握軍權的將領支持。
明朝所有的缺點南明都繼承了,但就是沒有繼承一個優點。就說亡國之君崇禎,雖然缺點一大堆,但是還是個管事的主,還是希望把國家治理好。南明這個小朝廷的表現實在太讓人失望了,國難當頭,這些人沒想過如何去抵抗清軍、如何剿匪,反而把民間選美活動當成頭等大事來抓。
崇禎自殺的消息傳到江南時,南京的大臣們就開始考慮推選新的接班人,崇禎的兒子們,當然也包括太子,下落不明。
有道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朱由菘登上了帝位。
朱由菘是明神宗朱詡鈞的孫子,福王朱常洵的長子,崇禎的堂弟。崇禎在北京自殺後,他於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十五日在南京稱帝,次年改元“弘光”。
朱由菘以前跟父親待在洛陽,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陽後,朱由菘落難到江淮。清兵入關後,他又逃到江蘇淮安。後來在鳳陽總督馬士英以及總兵高傑、劉澤清、劉良佐等人的擁護下在南京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