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明的那些事兒 (第2/23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時中國有四大政權,多爾袞的大清、李自成的大順、張獻忠的大西、朱由菘的南明。南明政權當時控制着中國最富庶的地方,資源是最豐富的,南方的大部分地區都掌握在他們手中,可謂是半壁江山。
雖然國家已經滅亡了大半,但南明政權絲毫沒有勵精圖治的打算,反而醉生夢死,腐敗不堪。朱由菘當上皇帝后,企圖與清軍聯合,共同剿滅李自成、張獻忠。朱由菘當皇帝期間,極盡享樂之能事,將大權交給奸臣馬士英和阮大鉞這些人,排斥以史可法爲首的東林黨人。
朱由菘排斥東林黨人也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很傳統,發源於窩裏鬥。在萬曆時期曾經發生過一次國本之爭,萬曆皇帝非常寵愛鄭貴妃,對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也愛屋及烏。鄭貴妃爲了讓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不斷地在萬曆耳邊吹枕邊風。漸漸地,萬曆也就產生了廢長立幼的想法。
可惜,東林黨人百般阻止,東林黨人信奉祖宗法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堅決反對立朱常洵爲太子。這場鬥爭持續了十年,朱常洵最後被封爲福王,遷到洛陽。最後,朱常洵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殺死。因爲這件事,朱由菘非常排斥東林黨人。
東林黨的兩個代表人物錢謙益和史可法在福王上臺之前,可以說極力阻撓,他們很清楚,福王一旦上臺,東林黨難逃被整的命運。幸好,福王的人品指數確實非常低,不用東林黨去抹黑,他自己就已經夠黑了。
東林黨人總結出福王的七宗罪:貪婪、淫亂、酗酒、不孝、虐待下人、不讀書、干預有司。然後,發出宣傳的呼聲,像這樣的人怎麼配做一國之君?
確實非常不配,但當時說話算不算數不是取決於人品,而是取決於候選人背後的力量。
史可法當時是南京兵部尚書,明亡後是一個大腕級別的人物。他是堅決反對立福王的,爲了爭取更多的支持,他給另一個重量級人物馬士英寫了一封信,大意是勸馬士英不要同意立福王。
馬士英是鳳陽都督,相當於鳳陽軍區總司令,說話還是有些分量的。當然,對立繼承人問題,馬士英心裏也沒底。對他來說,誰當皇帝都無關緊要,皇帝是不是賢明跟他更沒有關係。他最在乎的是這個人上臺後,我有什麼好處。
史可法倒黴就倒黴在給馬士英的那封信上。當時馬士英拿着史可法的信想了半天,到底應該立誰呢?福王跟自己無仇,潞王也跟自己無仇,說實話,馬士英真不知道該立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