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失敗但不屈服 (第1/6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廣州人自古就有一股血性,清軍失敗之後,他們早就對清軍的無能和英人的霸道極爲憤慨,大呼:英國人僥倖獲勝,還真以爲中國人軟弱可欺啊!一些被欺負的廣州人發出這樣的喊聲:“英國人焚燒我們房舍,姦污我們妻子,殺害我們父兄,此仇不共戴天。”
<h2>亡羊補牢</h2>
這次失敗對道光的打擊是沉重的,天朝上國的美夢第一次被打破。道光自幼接受的是清宮嚴格的家庭教育,祖先們文治武功的故事猶在耳邊,和康熙乾隆等開疆拓土的雄主相比,他有一種沉重的恥辱感。
道光一向把天朝的尊嚴看得比什麼都重,經過這次打擊,一段時間內道光情緒變得低落而消沉。但是他畢竟是愛新覺羅的子孫,接受的家教都是勵精圖治、艱苦奮鬥這些東西。所以,他努力從消沉中振作起來,認真反思這場戰爭。道光對西方世界的瞭解非常有限,我們不能期望他總結出什麼深刻的教訓,他意識到戰爭的失敗是由於海防力量的薄弱,這已經不錯了。
海防廢弛的原因是什麼呢?道光有自己的看法:泥守舊制。防護弱是因爲多年來一直固守舊制,從沒有改變。所以道光得出結論:要想整頓海防,必先從革除舊制開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道光對沿海各將軍、副都統、督撫、提鎮發出詔諭,要求各海口加強防禦,因地制宜,進行變通,所有戰船上的大炮和槍支,應該有增無減,而且要選擇製造精良、方便實用的武器,而且各路水師要加強訓練。道光要求沿海的督撫根據島嶼進行佈防,一切要求都要從實戰出發,不能搞形式主義。
道光還讓奕山根據美利堅的造船圖紙,同時結合英國兵船的式樣,製作一些圖紙,然後將圖紙分發給沿海各省的督撫。
除了加強武器的製造之外,道光還要求各省把水師作爲重中之重,提拔一些能幹的將領,淘汰一些不堪勝任的官員。爲了訓練一批強有力的水師勁旅,道光節衣縮食,在給英國艱難賠款的情況下,儘量不減少水師的軍費。可以不誇張地說,爲了提高國防力量,道光是嘔心瀝血,苦口婆心,希望各級將領能以國家利益爲重,矢志報國。
這一切,道光都是在悲憤中完成的,雖然他不是一個出色的皇帝,卻也是宵衣旰食、用心良苦。他所做的這些改變雖然是亡羊補牢,但也確實是力所能及的改革,但這些並不能改變清王朝衰落的命運。清王朝畢竟落後於時代,不懂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更不懂西方的政治制度,所以道光的改革效果並不明顯。
鴉片戰爭以後,道光的禁菸態度依然沒有改變,仍然主張嚴禁。道光雖然態度堅決,但是禁菸的力度已經大不如以前了,沒有誰認真執行。鴉片貿易呈半公開狀態,沿海的一些官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都怕再次引起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