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失敗但不屈服 (第2/6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844年,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有兩萬八千六百六十七箱;1846年,有三萬四千七十二箱;1848年,英國輸入的鴉片有四萬六千箱;1850年,達到五萬兩千九百二十五箱。數目如此龐大,而且全是以走私的形式進入中國,與其說是走私,倒不如說是明目張膽地進來的。這對於極力主張禁菸的道光和林則徐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和打擊。
<h2>發生在臺灣的冤案</h2>
《南京條約》簽訂後,璞鼎查強行佔領了鼓浪嶼,藉口等候清軍釋放英國戰俘。隨後,璞鼎查製造出了“臺灣冤案”,誣陷說臺灣清軍殺害了英軍戰俘。
事情是這樣的。簽訂條約時,浙江被俘的英軍大多已經釋放,英軍侵略臺灣時,有一百多人被臺灣軍民俘虜,這些人一直被拘留在臺灣。當璞鼎查派人去臺灣索要俘虜時,臺灣兵備道姚瑩正告英軍使者:在臺灣有一百三十多名英軍俘虜,有的已經病死,有的已經按照中國的法律被處死,目前只剩下九個人,再加上因爲颳了颱風被臺灣軍民救起的二十五人,總共有三十四人。
姚瑩將俘虜交給英國使者,使者非常感激,和姚瑩等人在船上飲酒表示歡慶。本來是皆大歡喜的一件事,但是使者回去告訴璞鼎查後,璞鼎查非常不滿,聽到有俘虜被殺,他詐稱這些被殺的俘虜都是英國商人,要求清廷將姚瑩和達洪阿正法,並賠償撫卹金給死者家屬。
道光得知此事後,讓怡良前去調查,怡良受耆英指使,故意誣陷達洪阿和姚瑩,製造了一起冤假錯案。
事實上,在鴉片戰爭中,唯一取得勝利的就是臺灣這個小島。所以,英國人一直對姚瑩和達洪阿耿耿於懷,恨不得處之而後快。
道光對達洪阿和姚瑩兩人是非常感激的,在清軍一邊倒的失敗中,是他們多少爲清廷挽回了一些尊嚴。本來璞鼎查誣陷姚瑩和達洪阿這件事不會引起什麼大的風波,一查就清楚,但由於這兩人是耆英的對頭蘇廷玉和李廷鈺兩人的親信,耆英正好藉着這個機會彈劾姚瑩和達洪阿殺良冒功。
怡良奉耆英之命整姚瑩和達洪阿,雖然沒有找到證據,但也要給他們治罪,以欽差大臣的身份讓人把他們捆綁起來。臺灣軍民聞訊,羣情沸騰,跑到怡良面前申辯,要求他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