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失敗但不屈服 (第4/6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火燒十三行之事很快就傳到道光那裏,道光點評說:“廣州人民這麼做,實在是因爲洋人傲慢無禮所致,跟尋常的鬧事有所不同。”道光要求地方官員要秉公辦事,不可以偏袒洋人委屈民衆。
璞鼎查要求廣州巡撫賠償,廣州巡撫給璞鼎查的答覆是:“這事真沒法賠償,當時百姓萬衆一心,鬧起來誰也制不住,如果閣下執意要觸犯衆怒,那後果不堪設想,連政府也控制不了。”璞鼎查也是明白人,無奈之下,只好作罷。
1844年,英國軍艦駛入珠江口,又對清政府提出了六個過分的要求:一、英國人兩年後可以在廣州居住;二、英國人可以在廣州河兩岸建造洋樓;三、英國人可以在十三行開河截段;四、允許英國人在廣州設立天主教堂;五、允許英國在廣州設立領事館;六、允許英國人在天津建造房屋通商。
清政府還沒有給英國人答覆,他們就在廣州河一帶勘察地段,對於這種行爲,政府能夠忍受,廣州人民卻忍受不了。消息一出,廣州各界聯合起來,商議每個鋪戶捐出一個月的鋪租,湊齊三百多萬兩銀子,召集鄉兵十萬多人,準備和英國人大幹一場,並給英國一封公開信,稱如果他們堅持這種無理的行爲,將與他們決一死戰。
英國人收到信後,嚇壞了。英國人也許不怕道光領導的清政府,但是卻非常害怕這些彪悍的鄉勇,火燒十三行的事件已經表明爲了維權這些人是不怕死的。
珠江沿岸,當地人又稱爲河南,跟省城廣州隔河相對。這是一塊人口稠密的地方,地皮非常寶貴,而且這裏也是一塊戰略要地,佔領了這裏,可以封鎖進入黃浦江的船隻。英國人爲了獲得這塊寶地,剛開始打算用重金購買,但是遭到了當地人民的強烈反對。誘買不成,英國人便想強行佔有。
璞鼎查帶着人到這裏插旗劃界,想強行佔有這塊地方,造成既成事實後,逼迫清政府承認。5月21日,雙州書社幾千名羣衆集體投書,控告英國人非法佔有的行爲。後來,廣大羣衆又圍住英國領事館,要求領事給一個說法。領事先是推說不見,無奈羣情洶湧,只好將河南租地一事叫停。
1847年夏天,在廣州的黃竹岐村發生了一起更大的糾紛。在鴉片戰爭期間,廣州沿江的許多村子紛紛圍起柵欄,算作一種自我保護吧!當時英國人上岸,只要不到村裏鬧事,村民都任由其自由出入。
戰爭結束後,也就是1847年夏天,一些英軍乘船到黃竹岐村打獵。上岸之後,他們得意揚揚,看見漂亮的婦女就調戲,許多婦女嚇得驚慌逃跑,英國士兵居然在婦女背後開槍射擊,當然他們是爲了嚇唬人取樂,不是真的要殺人。村民們聽到槍聲,紛紛敲鑼打鼓,附近各村的村民全都拿起武器衝了過來,將英軍圍住。英軍頓時嚇壞了,驚恐暴躁,企圖拿槍嚇唬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