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決定天國存亡的北伐與西征 (第3/14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太平天國流傳得最廣的一首詩並不是《靜夜思》,而是:“一統天朝界,山河萬重新。士民皆歡樂,成頌太平春。”
太平天國的科舉完全是一場鬧劇,並沒有選拔出像樣的人才。但對於一個政權來說,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太平天國的人才主要還是來自下層百姓,科舉招不到人才,洪秀全便親自書寫“求賢榜”:“江南人才最多,英雄不少。或木匠,或竹匠,或銅鐵匠,或吹鼓手,你有那長,我便用你那長;你若無長,只可出出力的了。”
一篇大白話的“求賢榜”,老百姓一看就懂,覺得這個領導人沒有架子,彼此間心理距離很近。通過這種方式,洪秀全發現了不少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雖然出身卑微,大多有一技之長,其中有很多人還是真正的豪傑。由於遴選機制問題,這些人長期被拒絕在傳統的科舉大門之外,現在他們終於有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但由於文化的缺乏,他們畢竟都有難以彌補的缺點。
寫到這裏,我們試着對洪秀全作一個評價。洪秀全是個要文沒文要武沒武的人,文治才能他遠遠比不上馮雲山,武功本領他又比不上楊秀清,領軍作戰的本領他比不上韋昌輝、蕭朝貴、石達開這些人。洪秀全爲何還能成爲這些人的領導呢?這固然跟洪秀全的創始人身份有關,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洪秀全並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如果說洪秀全有什麼才能的話,那就是用人了。
在中國歷史中,洪秀全最像的一個人可能就是劉邦了,不過論其氣度和智慧他都比不上劉邦,可以說是一個大量刪節版的劉邦。在用人方面,洪秀全也遠遠比不上劉邦,只是說和洪秀全自己的其他才能相比,用人方面他是相對出彩的。
從天京之亂中我們就能看出洪秀全的心術,他先是利用韋昌輝和秦日綱殺掉楊秀清,最後又藉此除掉韋昌輝和秦日綱。到後來,他又果斷地啓用李秀成和陳玉成這樣的後起之秀,這兩人都是傑出的帥才,沒有一點的用人本領,是很難做到這些的。雖然洪秀全的所作所爲加速了太平天國的滅亡,但畢竟鞏固了個人的權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用人之術。
<h2>也談談北伐</h2>
在寫太平天國曆史的時候,北伐是最關鍵的一環,根本不可能繞開,很多歷史學家認爲北伐對於太平天國來說就像一個生死關口。北伐的失敗是導致太平天國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的史學家認爲太平天國在拿下南京之後,應該藉着銳氣,一鼓作氣,全軍直搗北京。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當時太平天國的鬥志正處於最高昂的時候,全部主力北上的話,極有可能拿下北京。
如何評價這個觀點呢?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個觀點並不是毫無道理的,當年吳三桂造反就因爲在長江邊躊躇不前,誤了大事。太平天國如果傾巢出動,確實很有可能拿下北京。但是有幾個問題必須考慮到,首先這麼做風險是相當大的,南京一戰中就能看到八旗子弟在絕境中戰鬥力是非常強的。如果不能拿下北京,太平軍很可能就會走向崩潰的邊緣。其次,就算是拿下了京城又怎麼樣?太平天國能統一全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