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決定天國存亡的北伐與西征 (第4/14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人覺得,連京城都拿下了,這天下自然是你的了。其實不是這樣的,黃巢攻陷了唐朝的都城長安,最後還是兵敗被殺。李自成也打進了北京,最後還不是落得逃亡被殺的命運。對於太平天國來說,當時有兩大威脅,而且都是致命的威脅。一個是內部的矛盾,在南京尚且殺得你死我活,到了北京,權力更大,內訌只會更加激烈。第二個是地方上的力量,推翻了清政府不代表就建立了新政權,北洋軍閥的例子我們都看到了,洪秀全如果在北京當了皇帝,曾國藩、左宗棠這些人會同意嗎?
綜合各種因素考慮,我們認爲攻克南京之後如果傾巢湧向京城是一個自取滅亡的決策。如果不信的話,我們看看當年朱洪武是怎麼做的,朱洪武拿下南京之後,採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先後喫掉陳友諒和張士誠,經過了多年的積累和鞏固最後才決定北伐,趕走元朝統治者。
太平軍佔領南京後,向榮很快在孝陵衛建立“江南大營”,琦善在揚州建立江北大營,這兩人好比是蹲在天國門口的兩頭老虎。如果太平軍全力北伐,一定是腹背受敵,首尾難顧。
要搞清楚這次北伐絕不容易,這次北伐跟歷史上的其他北伐不太一樣,它奇怪的地方就在於北伐的兵力少得可憐,只有兩萬人。這就讓人費解了,讓兩萬人拿下京城,洪秀全和楊秀清雖然肚裏墨水很少,但也不至於蠢到這個地步。其中必有隱情。
定都南京兩個月後,太平天國高層發出了北伐和西征的命令,北伐軍由李開芳和林鳳祥率軍,主力部隊由兩萬廣西人組成。
朱元璋北伐時動用了二十多萬大軍,後來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前後也用兵十多萬,還是在武器不對等的情況下。洪楊用兩萬人北伐這是在鬧着玩嗎?北伐將領李開芳和林鳳祥雖然驍勇善戰,但北伐事關重大,理應派上韋昌輝或是石達開這樣的人當元帥纔對啊!太平天國這次北伐確實給人留下了太多的疑惑。
爲了解開這些謎底,我們還得從清朝的軍事體制入手。在寫清朝歷史的時候,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清朝的兵力非常分散,總是幾千人、幾百人一調,最多也就幾萬,從來沒有一次性調動十萬大軍的,這在其他朝代是很少見的。這首先說明了清朝的兵力比較少,國家的常備軍不超過八十萬,其中綠營六十萬,八旗兵二十萬。實際數目更小,因爲各營都有缺員的情況。
讀者一定很好奇,到清朝時中國已經有四億人口,組建一支兩百萬的大軍完全沒問題,爲什麼兵這麼少呢?這還得從清朝政權說起,清朝是外族政權入主中原,八旗兵不是很多,他們能放心軍隊裏全是漢人嗎?所以,清朝皇帝在政治和軍事上最講究控制和平衡,讓下面互相牽制,從而維護統治的穩定。
太平天國軍隊爆發後,清朝真正能調動的軍隊不過四十萬。這四十萬能夠作戰的軍隊還分散在全國各地,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清廷調兵幾百人上千人,這在以前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
鴉片戰爭時,西洋軍隊幾千上萬人在神州大地橫行無阻,很多人都嘲笑清廷的軟弱。其實,他們也有難處,首先是兵少,其次又分散。真正跟洋人作戰的部隊也多不到哪裏去,通常也就是一兩萬人,有時候洋人的軍隊還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