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決定天國存亡的北伐與西征 (第6/14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曾國藩和左宗棠這些人有經世之才,沒了清廷的約束,他們的發展會更加迅猛。如果曾國藩和左宗棠打出擁護清廷王室的旗號,將有大量的軍隊和鄉勇彙集在他們的旗下,洪秀全打不過曾國藩,楊秀清也幹不過左宗棠。估計,清廷玩完,天國也玩完。湖南人會早一百多年打下江山。
所以說,楊秀清偏師北伐主力西征是深謀遠慮之後作出的決策,無奈洪秀全比楊秀清更深謀遠慮,直接把他幹掉了。楊秀清不想爲曾、左等人作嫁衣裳,洪秀全也不想爲楊秀清作嫁衣裳,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北伐軍只動用了兩萬人,西征軍有六萬,這是兩次非常大的軍事行動。後來的一些歷史學家大多認爲太平軍可能並不像史料記載的那樣有六十萬精兵,否則不會出動這麼少的兵力。歷史學家孟森卻堅信太平軍定都南京後有六十萬精兵,因爲後來的事實很明顯,天京之變後,陳玉成李秀成帶兵動輒幾十萬,有時高達上百萬,怎麼會沒有兵呢?
只不過在楊秀清在的時候,非常注重質量,他死了以後,高層更加註重數量。楊秀清一般是不會把新兵派上戰場的,新兵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派上戰場。
楊秀清的這種軍事思想無疑是正確的,兵貴精不貴多,用精兵可以以少勝多,這也是太平天國前期發展迅猛的原因。後期,太平軍動輒幾十萬大軍,卻被曾國藩幾萬人打得抱頭鼠竄。楊秀清之死對於太平天國確實是一場災難。
現在我們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應不應該北伐呢?
我覺得應該北伐,北伐是主動出擊,在戰略上可以讓己方處於主動地位。如果取消北伐的話,那麼清軍就主動得多,也會有更多的兵力來圍剿太平軍。
北伐軍人數雖然少,卻是太平軍中最精銳的部隊,裏面的將士主要來自廣西,也就是曾國藩所謂的“老長毛”。曾國藩曾經有這樣的評價:“三十萬新長毛的戰鬥力還比不上三萬老長毛。”這支王牌軍隊雖然一路上發展到五六萬,但打到最後始終是兩萬。原因其實很簡單,對於這樣一支精英部隊,其他人很難真正融入他們,而且北伐軍是流動作戰,新加入的人也跟不上節奏。
北伐軍確實極大地牽制了清軍,清廷前後調動二十多萬大軍才消滅了北伐軍,清軍方面損失了七萬多人。北伐軍雖然最終失敗,但是對於清廷的震撼極大,以至於後來曾國藩抓到了廣西的長毛,一律斬首。
下面我們將看看這支王牌軍隊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