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六章 蔚山血戰(上) (第3/14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這個時候,大明朝廷開始有了議論,說日本人狼狽逃回沿海,膽氣已落,邢玠、楊鎬、麻貴幾個人非但不奮勇殺敵,反而頓兵不前,是不是有什麼別的心思?這個指控太嚴重了,就算只是言官胡說八道,也把前線的幾位大佬驚出一身汗。
萬曆皇也有點不耐煩了。在萬曆二十七年,播州楊應龍的叛亂越演越烈,貴州巡撫江東之令都司楊國柱進剿不利被殺,川貴震動。朝廷急於結束在朝鮮的戰事,好騰出手來處理播州的事。
在這些或明或暗的壓力之下,邢玠在十一月十日下了一道命令,聯軍三道進剿,開始反攻。爲了鼓舞士氣,邢玠親身入朝,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抵達漢城。他都到了漢城,逼着楊鎬和麻貴往前線移動。
當時日軍在沿海修了一圈倭城,如同一串珍珠散落在慶尚海灘,十幾萬人駐屯。明軍一共只有四萬人,加上朝鮮軍也不過六萬到七萬人,無法面面俱到,只能選擇一個重點方向進行打擊。
經過反覆討論,他們選擇了一個看似最不可能的目標——蔚山城。
蔚山城位於慶尚道最東側、釜山東北方向,漢城在最西側,兩邊直線距離是所有倭城最遠的。挑這麼一個地方,從軍事角度來說,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戰爭理論告訴我們,軍事永遠不能脫離政治而存在,必須服務於政治目的。
蔚山城不是個好選擇,可是蔚山城裏有一員武將,叫做加藤清正。
大明最熟悉的日本武將,是小西行長;而朝鮮最熟悉的日本武將,則是加藤清正。他們跟加藤的仇,可以說是罄竹難書。李舜臣功勞大不大?就因爲沾了加藤清正的事,被一捋到底——加藤清正簡直就是朝鮮的一根高壓線,誰提跟誰急。
如果能夠一舉攻破蔚山城,殺死加藤清正,那將是煊赫的一場大勝。日軍甚至會因此而士氣喪盡,自動撤退。提前結束戰爭的誘惑,明軍非常有興趣。於是兩邊一拍即合,開始緊鑼密鼓地籌謀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