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六章 蔚山血戰(上) (第4/14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軍分成三路大軍。左路是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梅,中路是高策,右路是李芳春。左右兩路將在麻貴、楊鎬的帶領下,從忠州附近的鳥嶺進入慶尚道,沿安東、慶州走一條斜線,劍指東南蔚山。而中路軍則前抵宜寧,既可以策應主攻部隊,又可以防止全羅道的日軍趕來赴援。他們還抽調了董正誼和一千五百名明軍,與朝鮮地方部隊混編,南下南原,吸引順天小西行長的注意力。
與此同時,權僳也糾合朝鮮精銳高彥伯、鄭起龍、金應瑞等部向蔚山趨動,以配合明軍。
十二月初四,援朝三巨頭齊聚漢城,搞了一次盛大的祭天儀式。邢玠親自登壇祭告天地,誓戒官兵。祭旗的時候,火器一字排開,萬炮齊鳴,場面極之宏大。旁觀的朝鮮軍民都異常自豪,覺得這麼牛逼的軍隊,看來可以徹底把倭寇趕下海了。
祭告完天地,在十二月初八,明軍正式開始出發。臨走之前,朝鮮國王李昖表示要親自送楊經略出征。楊鎬欣然從命。兩個人騎馬並排出了漢城,正說着話,楊鎬忽然離開大路,從一條險要小路躍馬疾馳,李昖不甘示弱,緊緊跟在後面,身後的隨從與大臣不知所措,都追不上去。兩個人你追我趕跑了一段,楊鎬忽然回頭笑道:“王可與共事矣。”
告別了惺惺相惜的李昖,明軍四萬四千八百人耀武揚威地越過鳥嶺,並於兩日後抵達山腳下的聞慶縣城。這裏是壬辰戰爭時,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急速狂飆的第一階段終點。
在這裏,麻貴對權僳提了一個要求,要求他派遣朝鮮水師到蔚山附近海域配合。
這個要求提的很奇怪。那時候李舜臣的艦隊雖然略有恢復,但要繞過順天、巨濟、釜山幾個港口重鎮去襲擊位於東側的蔚山,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件事麻貴可能不清楚,但權僳應該知道。可權僳半點猶豫都沒有,一口答應了。
這件事最早被記載在李恆福寫的《白沙集》裏,後來被《再造藩邦志》所引用,其他史料裏都未有提及,反倒是中國史料《皇明實記》裏提了一句“我師陸路粗備,獨水兵屢檄不至”。
所以真相可能是麻貴提出水師配合的要求,權僳明知道不太可能實現,但爲了不讓明軍打消進攻蔚山的念頭,只得硬着頭皮答應下來。答應歸答應,做不到歸做不到。縱觀蔚山之戰全程,沒有看到半點朝鮮水軍助戰的記錄,權僳肯定是食言了。李恆福爲尊者諱,就在史料裏做了一些曲筆,把一個硬着頭皮拍胸脯的老將軍塑造成了一個熱切配合明軍戰鬥的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