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特權集團 (第2/3頁)
彼得.羅斯.蘭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除了演說平臺和他掌控的黨報之外,希特勒還着手打造一個真正的政治團體所擁有的其他重要外在標誌。憑藉對大衆心理和激動人心的象徵之物的精準把握,希特勒打造出以納粹萬字符、海量的旗幟和納粹黨制服爲基礎的本黨標誌性身份象徵。萬字符起初借鑑於印度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數百年來被各種宗教及其教派使用過。後來它又被極端日耳曼民族主義組織極北之地等種族主義團體改用爲日耳曼民族至高無上的象徵。經過仔細審察各種紙質草稿之後,希特勒親自選定了納粹黨旗的三種顏色:紅底色,白圓圈,正中央斜立着一個極爲簡潔的黑色萬字符。同當時流行的各種複雜裝飾的萬字符相比,希特勒選擇的極爲簡潔大膽的萬字符圖案無疑是廣告天才的神來之筆。納粹黨旗具有強烈的號令裝飾效果,即使在遠處也易於辨認,必要時還能使人心生畏懼。希特勒這樣解釋他的選擇結果:“紅色代表作爲納粹運動基礎的社會公正思想;白色代表民族主義信念;萬字符象徵着賦予我們的使命——爲雅利安人的勝利而奮鬥。”11另外,紅底色也是對共產黨人和社會民主黨的一種狡詐挑釁,因爲他們認爲紅色歸他們所有。希特勒認爲,通過誤導一些左翼人士走進用鮮紅顏色廣而告之的集會會場,納粹黨人就能夠“摧毀他們的立場,進而同這些人士展開對話”。12
如同大多數活動在慕尼黑市的政治團體一樣——包括共產黨人和社會黨人,納粹也建立了自己的“會場保衛組織”,其成員都是一些攜帶武器的粗野之人,在啤酒館裏既可以挑起,又可以阻止同競爭者或其他搗亂分子的爭鬥。這個武裝保衛組織最初被稱爲納粹黨的“運動體操隊”(Sport and Gymnastics Section),後來幾經更改變成了衝鋒隊(Sturmabteilung),德語縮寫爲SA.1921年9月,在希特勒的參與領導下,衝鋒隊員戴着指節銅套,手持橡皮警棍,毫不含糊地展示自己的風采。他們襲擊了一個名爲巴伐利亞聯盟的分裂主義團體會場,將其領導人奧托·巴勒斯蒂特打得血肉模糊,慘不忍睹。他後來控告了希特勒,使希特勒因擾亂治安罪被判處監禁三個月,並於1922年夏季服刑一個月(然後便被假釋)。
在建立衝鋒隊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徵召一些不修邊幅的人”,希特勒在描述一夥可以幹卑鄙勾當的粗野之徒時這樣說。有一位歷史學家寫道,由於一戰結束後德國軍隊被迅速遣散,而且同一時期肆意搶掠的民兵組織發展較快,因此在戰後這種“好勇鬥狠,兇悍強硬”的社會亞文化人羣中不難徵召到上面提到的衝鋒隊新兵。13希特勒所說的這些“快活的無賴”將在一年多後發生的武裝暴動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14那時,負責指揮他們行動的人物是納粹黨的一位新成員:赫爾曼·戈林上尉。
在1923年發動武裝暴動之前,希特勒在那些年裏一直不斷地擴充實力,吸納支持者,攀附權貴,以及招募啤酒館裏的一些彪形大漢;這些人後來分別成爲希特勒手下的核心成員、個人隨從和參加武裝暴動的同夥。赫爾曼·戈林便是其中的一位核心成員。戈林曾是一戰時期著名的王牌飛行員,擊落過22架敵機,獲得德國最高獎章“功勳獎章”。戰後他在丹麥和瑞典幹了幾年私人飛行員和特技表演飛行員,然後返回德國,一直在尋找新的冒險機會。雖然後來被慕尼黑大學錄取,但是愛好奢華、生活上大手大腳的戈林卻對政治更感興趣。他認爲自己能在這方面出人頭地,引人注目。對慕尼黑政界多次考察掂量之後,戈林最終選擇了納粹黨。這倒不是因爲該黨綱領和政治立場對他有多大吸引力,而是因爲他覺得,在一個小黨內部他可以成爲位高權重的人物。歷史證明,這一步他走對了。
那一天,當愛好冒險的戈林走進失修的納粹總部並當即表示盡心效力時,希特勒滿心歡喜。沒過多久,希特勒就讓戈林負責領導不斷壯大卻又組織混亂的衝鋒隊。這位從前的德國飛行員很快把衝鋒隊打造成一支令人聞風喪膽的武裝力量。
也曾經是一戰時期飛行員的另一位慕尼黑大學學生魯道夫·赫斯已經看出了希特勒的意圖。赫斯出生在埃及亞歷山大港市一個富裕的德國商人家庭。他深受以地緣政治理論而聞名的卡爾·豪斯霍費爾教授的影響。希特勒則通過赫斯的介紹,將豪斯霍費爾的受衆融入他所制定的生存空間政策當中,爲二戰時間入侵俄羅斯提供藉口。15赫斯相貌英俊帥氣,但喜怒無常(“我是一個怪人,性格複雜多變”,他在寄給未婚妻的信中這樣寫道),是極北之地成員。另一位成員將極北之地描述爲富有的“知識分子俱樂部,專門研究日耳曼人歷史”。16在納粹黨內,赫斯的角色是希特勒的私人助理與祕書——這個角色後來使他成爲希特勒在獄中最親密的夥伴,再後來又使他成爲納粹黨副元首。赫斯在慕尼黑大學讀書時荒廢學業,經常守候在納粹黨總部門外,千方百計地要使那位難以捉摸、行蹤不定的納粹領導人按着預定的時間出行。
希特勒的智囊團還包括馬克斯·阿曼。此人是位退役軍人,一戰期間曾是二等兵希特勒在西線的中士指揮官。阿曼是位“粗人”,喜歡在啤酒館裏打架鬥毆,後來成爲希特勒的全權代理出版權威。希特勒任命他爲《人民觀察家報》業務經理和自己的著作出版人。《我的奮鬥》一書讓他們兩人賺取了數百萬馬克。阿曼還擔任第三帝國時期控制新聞界的鐵腕強硬機構帝國新聞協會會長。
迪特里希·埃卡特是劇本《培爾·金特》的譯者,做過希特勒的顧問,很懂得從各方面享受生活。除他以外,還有好幾位才華出衆的人士被吸引到希特勒這位激情似火的年輕演講家身邊,參加了他所領導的不斷發展的政治運動。阿爾弗雷德·羅森堡是愛沙尼亞裔德國人,接受過俄羅斯教育,自視文采過人,後來成爲納粹黨信徒,擔任《人民觀察家報》主編。希特勒讀過羅森堡所寫的反猶太主義論文《猶太人的歷史足跡》,並深受其影響。那位禿頂、表情嚴肅的馬克斯·埃爾溫·馮·舒伯納-裏希特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具有波羅的海沿岸文化背景的德國人。他爲希特勒身邊那一夥粗魯淺陋的干將們增添了一絲溫文雅緻特色,既使希特勒多了一位謀士,又通過俄羅斯富有的境外移居者們的人脈關係爲希特勒增加了資金來源的渠道。羅森堡和舒伯納-裏希特對希特勒產生了很大影響,使他越發堅定地認爲“有一夥猶太文學家”——比如列夫·托洛斯基和猶太人布爾什維克主義者,是屠殺俄羅斯“三千萬”共產主義受難者的幕後推手。希特勒反猶太主義立場越來越倚重於對俄羅斯恐怖案的反覆揭露,倚重於閱讀那本充滿惡語毀謗的僞書《猶太人賢士議定書》(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有可能是羅森堡贈送給他的)。“那些血腥的猶太人用斷頭臺替代了議會,造成了知識分子,最後還有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滅頂之災。”希特勒總喜歡這樣說。17後來羅森堡在制定第三帝國非常嚴酷的種族法律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但是希特勒的個人喜好,正如他在政治上熱衷於說服打動廣大民衆而非精英階層一樣,常常傾向於社會下層。希特勒在業餘時間裏參加慕尼黑市內各處的咖啡館聚會時,經常帶着他那位從前當過屠戶的貼身保鏢烏爾裏希·格拉夫,還有克里斯蒂安·韋伯,此人身體超重,以前做過酒吧保鏢和馬販子。18有時爲希特勒當司機,經常陪着他逛咖啡館的那個夥伴皮膚淺黑,英俊帥氣,名叫埃米爾·莫里斯,原來是德國北部的一位鐘錶匠(後來發現他有猶太血統,被從希特勒的核心集團中清理出去)。攝影師海恩裏希·霍夫曼早就看出希特勒可以成爲一座供他挖掘的金礦,於是便加入了希特勒的納粹黨。人們可以看到這幫快活的同黨經常與不同的夥伴一起出現,主要地點是畫廊大街皇家花園附近高雅的海克咖啡館和市中心古老的諾瑪雅咖啡館(星期一夜晚這家咖啡館爲希特勒預留一個專用咖啡桌)。有時他們出現在舍林大街上離《人民觀察家報》駐地只有幾個街區的一家名叫“巴伐利亞酒館”的意大利小酒館裏,那裏也提供一些阿爾卑斯風味的菜餚。凡是對希特勒這夥同黨觀察過的人都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希特勒幾乎一直是自己一個人在高談闊論。
希特勒身邊的心腹成員中有一位來得較晚,但地位卻很重要的人物——恩斯特·漢夫施丹格爾。他的父親是一位德裔美國藝術圖書出版商。他本人在哈佛大學讀過書,由於身材高大(6英尺4英寸,193cm),下巴突出,一副儒雅派頭,因而顯得鶴立雞羣,與衆不同。漢夫施丹格爾有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綽號“普希”(Putzi,意思是“小男孩”)。1922年11月,他在哈佛大學讀書時的一位老朋友——杜魯門·史密斯上尉,要求他親自去聽一次希特勒本人發表的演講。史密斯當時是美國駐柏林大使館副武官,去過慕尼黑,親自會見過希特勒。每當有人提出一個簡單問題,納粹領導人希特勒都能針對問題發表一番完整的演講,對此這位年輕的武官非常佩服,“就好像按下了留聲機的開關一樣”19。史密斯想要漢夫施丹格爾自己體驗一下在現場聽希特勒演講是什麼感覺。漢夫施丹格爾親自聽了一次希特勒的現場演講,結果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將那次演講稱爲“大師級的表演,其中運用的各種暗諷和反諷手法在我聽過的演講中是無與倫比的”。在那次演講之後,漢夫施丹格爾把自己介紹給希特勒,他們兩人很快就建立了親密關係。“你所說的95%我都同意,很想找時間同您探討一下其餘的內容。”漢夫施丹格爾這樣說道。“我相信我們不會因剩下的5%內容發生爭吵。”希特勒答道。20一開始情況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