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特權集團 (第3/3頁)
彼得.羅斯.蘭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漢夫施丹格爾不久便加入了希特勒的核心集團。由於他既有閒暇時間,又有經濟條件,因此成爲希特勒在慕尼黑的主要隨行夥伴。漢夫施丹格爾經常同希特勒在一起,所以同大多數人相比,他對於這位納粹黨領導人的清苦生活方式瞭解更多。他介紹說,希特勒在靠近彎彎曲曲的伊薩爾河的蒂爾斯大街上租了一個很小的房間,“好像一個衣衫襤褸的小職員一樣生活在那裏”。覆蓋着油氈的地板上鋪着幾塊破舊的地毯。但是在希特勒同房東共用的寬敞前廳裏擺放着一架立式鋼琴,可算是前廳裏唯一的亮點。漢夫施丹格爾鋼琴彈奏水平高超,有時就在前廳裏彈奏一些曲目,對希特勒的個人品位有所瞭解。“我彈奏了一首巴赫賦格”,漢夫施丹格爾寫道。希特勒“略帶冷漠地點了點頭”。但是當漢夫施丹格爾開始彈奏瓦格納的樂曲時,情況發生了變化。瓦格納是希特勒喜愛的音樂大師和政治英雄。“我開始彈奏瓦格納創作的歌劇《紐倫堡的歌手》的序曲。這回彈對了。這是希特勒喜歡的樂曲,他已把這首樂曲熟記於心,可用口哨外加具有奇特穿透力的顫音效果吹出這首樂曲的每個音符,而且絕不跑調。”毫不奇怪,希特勒對漢夫施丹格爾彈奏的哈佛大學那些歷史悠久的戰鬥歌曲也很感興趣,禁不住心潮激盪,最後竟連連叫好。21
漢夫施丹格爾同希特勒的關係非常密切,這位神通廣大的出版商後來設法將1000美元借給了納粹黨。在飽受通貨膨脹困擾的德國,這可是一筆鉅款。《人民觀察家報》有關人員用這筆款購買了寬幅輪轉式印刷機,因此這份報紙就能夠以更寬的幅面、更具吸引力的版式出現在讀者面前。22漢夫施丹格爾還把希特勒介紹給上流社會,邀請他共赴晚宴,同潛在的支持者和捐贈者們建立聯繫,其中便有著名的藝術家族弗裏茨·奧古斯特·馮·考爾巴赫家族。23包括希特勒內在的奧地利人特有魅力也隨即顯現出來。雖然希特勒有時表現得略顯笨拙一些(有一次漢夫施丹格爾親眼看到希特勒往葡萄酒里加糖),但總的來說他還是一位極受歡迎的人物,尤其受到女士們的歡迎。
除了鋼琴生產商的妻子海倫娜·貝希施泰因以外,對希特勒癡迷的女士中還有一位由迪特里希·埃卡特介紹的富有的夫人,名叫愛爾沙·布魯克曼。她是保守派出版商胡戈·布魯克曼的妻子,他們在慕尼黑市的紀念碑區擁有一座大型豪宅。愛爾沙·布魯克曼貴爲羅馬尼亞公主,是一位遠近聞名的沙龍女主人。若能收到請帖參加她主辦的社交晚會,那就是躋身於慕尼黑社交界的象徵。希特勒收到過許多這樣的請帖,成爲她所舉辦的社交聚會上的稀奇人物。貝希施泰因和布魯克曼兩位女士常常設法將丈夫的現金送給希特勒,有時甚至採取拐彎抹角的方式把財產轉到希特勒的名下。一天夜晚在柏林的豪華住宅裏,埃德溫·貝希施泰因拒絕了希特勒在晚宴中提出的新的捐贈懇求。他說資金短缺。但是正當希特勒告辭時,貝希施泰因的太太趕忙把自己易於變換成現金的一些熠熠閃光的珠寶塞到希特勒手裏。後來她又把自己收藏的一些昂貴繪畫作品慷慨地贈給了希特勒。希特勒從未公開地與女士有染,直到生命的最後兩天依然未婚,但是他對許多女士有着近乎神祕的吸引力。
1922年秋季,有關希特勒政變的傳言已經在慕尼黑傳得沸沸揚揚(整整一年後,希特勒果然採取了行動)。這次政變傳言之所以擴散開來,其原因並非是希特勒本人發表了什麼言論,或者採取了什麼行動,而是由德國境外發生的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所引發。1922年10月,本尼託·墨索里尼及其法西斯政黨突然發動據說是一開始便“向羅馬進軍”的政變,繼而接管了意大利政府。歷史學家指出,那次進軍只是象徵性的,並無多大實際意義,最後以協商接管政府而告終。但是大進軍的神話及其生動情景已經深入人心,尤其在德國,深深影響了像希特勒那樣的未來革命者。希特勒把墨索里尼的大膽行動視爲“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他立即將進軍羅馬的概念轉變成了德國版的向柏林進軍。24希特勒夢想着把他身後在巴伐利亞的所有武裝力量全都匯聚調動起來——強大的右翼準軍事組織,國防軍駐在巴伐利亞的一個師,再加上軍事化的巴伐利亞警察力量,然後發動一場由慕尼黑向柏林的大進軍,舉行“全國起義”,奪取政權。他將領導一支軍事力量和一場偉大的正義事業——他所向往的德國的“復興”,直奔柏林城門,一路上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希特勒是一位堅定不移的一流宣傳鼓動家和極其浪漫的人物。向柏林進軍那電影畫面般的生動情景強烈地影響並觸動着上述兩種本能品性。他不僅僅想要推翻魏瑪共和國,而且還要大張旗鼓地取而代之——就像墨索里尼接管意大利政府那樣。
希特勒也深受凱末爾·帕夏的影響(此人後來被稱爲土耳其國父)。當年凱末爾·帕夏從安卡拉外省基地成功發動政變,推翻了君士坦丁堡政府。希特勒在自己的政變企圖中要把墨索里尼和帕夏的方法結合起來,在外省基地慕尼黑舉行起義,主要行動目標直指柏林。
希特勒認爲自己有理由對此番冒險出擊計劃感覺良好。就在墨索里尼大膽起事一週前,希特勒便已發動了一場厚顏無恥的側翼行動。當時希特勒受邀率領一個小型代表團,以和平方式參加在巴伐利亞北部小城科堡舉行的一次民族主義歡慶活動。但是,希特勒率領650名衝鋒隊員乘專列到達那裏,基本上接管了科堡。他的武裝部隊猛烈襲擊了前來參加慶祝活動的左派團體,第一次爲希特勒贏得了使一座城市擺脫“紅色恐怖的解放者”的名聲。25那次親身經歷使希特勒忘乎所以,也使他的信心空前高漲。“從現在起,我要獨自走自己的路。”26他這樣振振有詞地宣稱道。
儘管希特勒沒做任何準備,也沒有任何一個具體理由認爲他隨時要主動出擊,但他已經明顯開始認真考慮要舉行包括進軍柏林在內的暴動活動。271922年11月,希特勒在一次“討論晚會”上對追隨者們說:“墨索里尼向我們表明,在民族主義積極性的感染激勵下,少數人也能幹成大事。”此番言論足以使謠言四處擴散,而且隨着1923年開始,巴伐利亞當局感到困惑。一旦灌輸了進去,採取大膽行動這個念頭便在希特勒的心頭紮下了根。用一位對手的話說,就此變成了“無法改變的想法”。只要是希特勒心裏所想的事情,幾乎早晚都要付諸行動。
【註釋】
[1] 或譯“領袖原則”。——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