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白冊交不上來,黃冊又紊亂疏漏到了如此誇張的地步,朝廷指望用它做決策,怎麼可能準確?以至於時人嘲諷“有司專租庸於下,朝廷握虛數於上”,說黃冊是廢紙一堆,亦不爲過。
隨着黃冊的失效,在中樞朝廷眼裏,整個天下不再透明,慢慢變得模糊而扭曲。接下來,會變得怎樣?
萬曆十八年(1590年),南京戶科給事中徐常吉如此警告道:“如冊籍之造弗慎,則賦役之派弗均,豪強得計,良弱受害。生民之凋疲,國計之虧縮,恆必由之,誠非細故。”
換句話說,黃冊失靈,裏甲制也會隨之無效,當初朱元璋設計的十甲輪值、均攤徭役,也淪爲空談。稅賦徭役非但不會減輕,反而會加劇失衡。權貴、豪強、鄉紳和貪官污吏運用各種手段,拼命把負擔轉嫁給普通百姓,甚至還要從中漁利。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這種惡果,其實早就有了苗頭。成化二年(1466年)八月,給事中丘弘就已經在奏疏裏指出了這種狀況:
“官吏、裏書乘造冊而取民財,富豪奸滑通賄賂以避重役。以下作上,以亡爲存。殊不思民之貧富何常,丁之消長不一。只憑籍冊,漫定科差。孤寡老幼皆不免差,空閒人戶亦令出銀。故一里之中,甲無一戶之閒,十年之內,人無一歲之息。”
這個“十年之內,人無一歲之息”,就是賦役不公平的直接惡果。雖然此份奏疏是成化年的,但隨着時間推移,每況愈下。
楊芳在《賦役》裏無限懷念洪武皇帝的時代,說當年老百姓“一年在官,九年在家,故其賦易供,而其民常逸”。可現在呢?各地官衙不時徵派,今天正編,明天加編,巧立各種名目。他掰着指頭數了數,有綱銀、辦銀、庫字、夫甲、廩保、伕役、驛傳、兵役、餉費等等,隨隨便便就舉出了十幾種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