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國古代正妻生的兒子稱嫡子,非正妻生的兒子稱庶子。正妻被稱爲嫡母,其他的妾則被稱爲庶母。對帝王家來說,嫡子和庶子在名分上有重大差別。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皇帝死後,皇位要由嫡長子繼承。即使嫡長子死得早,如果嫡長子有兒子,也要由嫡長子的嫡長子來繼承,其他庶子不得覬覦。明成祖自稱是馬皇后所生,自然也就是所謂嫡子了。但經歷代學者考證,明成祖的生母並不是馬皇后。成祖的生母問題,不只是關係到他的身世,更是深刻地影響到他一生的行爲。
有人說朱棣、朱橚的生母是高麗人,姓“碽”(音“wen”)。是高麗國進貢給朱元璋的妃子,她生下朱棣未足月,即被馬皇后折磨而死。“碽”妃生下朱棣一月即死,照此推斷朱棣與朱橚爲一胎同胞。但是朱棣生於1360年,朱橚生於1361年。朱棣出生之時,朱元璋割據江南,尚未稱王,元朝仍舊統一北方,劉福通未死,陳友諒、張士誠未滅,怎麼會有高麗國進貢妃子?所以,此觀點並不符史實。
另有一說,朱棣根本不是朱家血脈,而是遺元后代。蒙古《黃金史綱》中說大都城破時,元順帝的妃子弘吉剌氏已經懷孕三個月,沒有來得及逃出,躲在一個大甕中避難。被明軍搜出後被朱元璋納爲妃子,稱爲翁(甕)氏。弘吉剌氏當時心想:“如果七個月後產子,則必然會被朱元璋當作野種所殺。如果分娩在10個月後則會被朱元璋當作他自己的親兒子撫養。”於是向天祈禱再添三月孕期。果然懷孕13個月才分娩,產下一子,就是朱棣。當時朱元璋夢到東西二龍相鬥,西龍被東龍打敗。解夢的巫師告訴他這代表他的兩個兒子爭位。西龍是漢後的子孫,而東龍是翁妃的子孫。朱元璋聽後認爲翁妃來自蒙古,本屬自己的敵人,讓她的兒子繼承大統不好,於是就把朱棣貶去邊疆鎮守。
然而《明史》上的說法,朱棣是朱元璋的正妻馬氏所生,生於元末至正二十年。因爲明初朱家皇室娶蒙古人爲妃有很多。例如朱元璋就給自己的兒子秦王朱樉娶擴廓鐵木爾的女兒爲妻。可能朱棣的母親早死,由馬皇后代爲撫養成人。至於這個蒙古皇妃是否以前屬於元順帝則大可存疑。如果朱棣真的是蒙古人,那麼也就是說,歷史上曾經統治中國差不多300年的明朝皇帝,其實從第三個皇帝起就已經是姓弘吉剌的蒙古人了。
儘管至今仍然不知朱棣生母是誰,但他不是馬皇后親生是大多數人認同的。雖然朱棣反覆修改了史書,並消滅了許多證據,但破綻還是存在的。明史《黃子澄傳》中,記載:“子澄曰,周王,燕王之母弟。”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瞭解到一個事實,那就是燕王朱棣和周王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永樂實錄》中也記載了他們兩個是同母兄弟,但問題在於,他們的親生母親是誰?這一謎題還有待細細考證。
知識分子的悲劇:救得了國家,救不了自己
中國的知識分子從來就不缺少力挽狂瀾的氣質,尤其是在民族危亡的時候。在明朝就有這麼一位從平民階層走出的硬朗人物。如果不是他在蒙古瓦剌部進犯京師的守城保衛戰中大喊“主張南遷者,罪當斬首!京師是天下的根本,一動則大勢便去”。或許明朝的歷史就得重新書寫了。但是這樣的英雄人物最終卻淪爲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秋,由於蒙古瓦剌部侵犯大明江山,英宗採納宦官王振的建議御駕親征,由於組織不周且前線指揮由宦官獨斷導致明軍在土木堡被瓦剌軍打敗,英宗被俘。這時人心惶惶,于謙挺身而出、力排衆議,堅持“社稷爲重,君爲輕”的思想,扶持郕王即帝位,爲明景帝。之後,瓦剌挾持英宗偷襲大明計謀不成,于謙取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
景泰元年(1450),瓦剌部向大明請和,並歸還英宗。八月,明王朝接回英宗,但是一朝不能有兩個皇帝,於是英宗就成了“上皇”,由於英宗的歸來,各地政局產生了一些動盪,後都被于謙平定。
景泰八年,將軍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發動宮廷政變,擁立英宗重登大寶,就在當天于謙就被傳命逮捕。于謙的罪名是迎立外藩、圖謀不軌,罪至當誅。石亨曾是于謙的部下,經于謙提拔才至將軍位,在京師保衛戰中也曾立過戰功,但是此人經常藐視大明律法且多行不義,于謙曾就此參劾他,他由此對於謙恨之入骨。徐珵,即後來的徐有貞,在京師被圍的時候他就是力主遷都的一派,京師保衛戰後,明景帝罷免了徐珵的官職,爲此他託于謙替自己向景帝求情,無奈景帝對徐珵極爲反感,復官不成,他將這筆仇怨就記在了于謙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