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孔融憑藉一己之力阻止了曹操陷害楊彪,不知自省以安身,反而得意忘形,一有機會便以諷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調。時值戰亂之年,災荒頻現,爲了戰事的需要和百姓的生機,魏蜀吳三國都曾多次下達禁酒令。可曹操一頒佈禁酒令,就遭到了孔融的反對,他更公然狂言道:“若因酒能亂世而禁酒,那麼桀、紂因色亡國,爲何現在只禁酒而不禁婚姻?”以孔融當時的盛名,如此做法對禁酒令的實施極爲不利。曹操考慮到孔融不過是爲了出風頭,勉強忍之。
平定北方之後,曹操下令南征,討伐劉備、劉表和孫權等人。孔融極力勸阻,逞言強辯。先說劉備、劉表是漢室宗親,不可討伐;又說孫權虎踞江東,不易攻取;甚至直言如果攻之就是興無義之師,有失民望。曹操終於忍無可忍斥退孔融,並下令再有諫阻者一律處死。孔融走出曹府後,仰天長嘆:“以無義之師討伐仁義之師,豈有不敗之理?”
曹操聽聞如此狂言,加之此前被孔融一而再再而三地挖苦反對,盛怒之下,派人祕密蒐羅孔融的狂妄之言,終於以不孝、謀反等罪名,置之於死地。
孔融一生聲望再高,也不過是個有才無智、恃才傲物的書生。生逢亂世卻無治世之才,名高於實卻不知自省,難怪曹操在公諸天下的佈告上寫道:“融違天反道,敗倫亂禮,雖肆市朝,猶恨其晚。”
房玄齡爲什麼能穩居相位20年
房玄齡,大唐開國名相,對唐朝初年“貞觀之治”局面的形成可說是居功至偉,無人能及。雖經歷宦海浮沉,三起三落,仍能穩居相位,後世流芳。其中的祕訣,耐人尋味。
自幼聰敏好學的房玄齡,博學多才不在話下,更難得的是他天生有敏銳的政治觸覺。在秦王李世民還只是個年近弱冠的血氣男兒時,房玄齡就察覺到其天命所在。當時,李淵父子起兵不過短短兩個月,一切都還是未知之數,而房玄齡就認定了隋朝將亡、李家王朝將取而代之,於是毅然“杖策謁于軍門”,投奔李世民。
房玄齡老成持重,目光長遠。每次出征得勝,其他將領爭先恐後地搶奪珍玩寶物,唯房玄齡盡心於爲李世民招攬人才,收集各地民情民風、圖書典籍,以備有朝一日治國之用。房玄齡的做法間接爲李世民樹立了求賢若渴的高大形象,在爭取民心的鬥爭中把握先機。他的遠見卓識,令李世民歎服。
房玄齡在“玄武門之變”的皇位鬥爭中,充當了李世民重要的謀士角色。當時李世民雖爲次子,但因戰功顯赫,加號“天策上將”,位於一切王公之上。太子李建成對此心生疑忌,認定李世民會威脅到他繼承皇位,便與四弟李元吉聯合,妄圖置李世民於死地。房玄齡力薦李世民效法周公,除掉李建成及其同黨,這樣才能鞏固李唐王朝的統治,確保國家社稷的安定與昌盛。房玄齡的想法與李世民一拍即合,使他成爲推動李世民發動宮廷政變的重要人物,從而也奠定了他在李世民登基之後的特殊地位。
李世民即位後,任命房玄齡爲尚書左僕射,行宰相之職。在22年的宰相生涯中,房玄齡忠心耿耿,爲貞觀之治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他夜以繼日地工作着,事無鉅細,事必躬親,甚至肯屈尊兼做“度支郎中”,親力親爲地打理財政預算和賬目。他的忙碌讓李世民都難以承受,曾當面勸他不要總把自己弄得太疲累。可房玄齡依舊如故,不爲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