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們對名士的印象歷來與那些追求自身解放與實現人生價值的知識分子聯繫在一起,因爲他們掌握着普通人沒有掌握的文化知識,他們是精英階層,也是推動社會改革的中堅力量。他們有着高尚的情操和遠大的理想,他們本着“達則兼濟天下,貧則獨善其身”的儒家經典立於世。但是在古代中國有這麼一羣名士,他們卻避談政治和民生,給人們留下放浪形骸和飲酒無爲的形象。
他們爲什麼會這樣,這其中有着怎樣的社會背景呢?
這其中緣由還得從“黨錮之禍”講起。東漢中期以後,宦官亂政,其黨羽橫行鄉里、禍害百姓、民不聊生。大批名士齊聚洛陽,討論朝政得失,關心政治和民生,這就是歷史上的“太學清議”。但是宦官當道,這起由太學生自發組織的愛國運動在誅殺中滅亡。學生們的愛國之心就這樣被深深地傷害了,他們從沒有意識到關心國計民生會遭到殺頭厄運。他們紛紛返鄉,多年的儒學教育使他們在面對橫加的傷害時無法束手待斃。他們轉而選擇了追求自身精神世界的解脫,開始信奉道家無爲的黃老思想。在自然的呵護下撫平內心的憤懣和不滿。因此,玄學成爲盛極一時的學問,現實既然不容談論,那麼他們只有看着海市蜃樓聊以自慰。他們不斷地用酒精麻醉自己的神經,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寧。
加之當時社會動盪不安,大家都生活在集體恐懼當中,這些名士們在追求精神世界解脫的同時開始思考人生和生命。生命原來很脆弱、很短暫,他們試圖通過某些手段使得生命可以延長。他們服用一些化學藥丸,這些藥丸喫下去以後會全身發熱以至於有時候連衣服都不敢穿,而且這些藥服用以後必須通過行走來使藥性揮發,不然會淤積體內,使服用者中毒。
因此,大家常常會看到一些人赤膊行走在鄉間小道上。魏晉時候這些知識分子怪異的舉動雖然後來人覺得很瀟灑,但這些都是表象,其實他們內心何嘗不想過正常人的日子。
當時飲酒也是這些知識分子擺脫內心苦悶的方法之一,你會看到有一個人坐在車子上,旁邊擺着一缸酒,他坐在車子上喝酒,並告訴僕人你們就這樣拉着我走,我什麼時候喝酒喝死了,你們把我就地埋了就行了。“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有一次遇上他的親友們在一起喝酒,於是也加入其中,他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當時有一大羣豬走來飲酒,阮咸就和豬一起喝酒。他一面飲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樂乎。於是“與豕同飲”就傳爲笑話。
這足見當時苦難的知識分子不拘一格的品質,同時也說明了人們在苦難的邊緣不會在乎所謂的禮儀和形象。他們常常會當着客人的面捉蝨子,而且常常赤身裸體。他們過着放縱的生活。但這種放蕩不羈的背後隱藏的卻是忍辱偷生,可以說裝瘋賣傻是在這樣的亂世苟活於世的法寶。
縱觀中國古代,魏晉的知識分子過得最痛苦。他們從來沒有得到過當局者的尊重。他們心中的苦痛只有通過這種生活來發泄、來掩飾,其目的卻很簡單:偷生。
尉遲敬德竟有大智慧
黝黑的皮膚,鋼針般的鬍鬚,銅鈴般的大眼睛,黑洞洞的鼻孔和憤怒的噴氣,這就是一般人對大唐名將尉遲敬德的漫畫式想象。其實,這與《三國演義》裏的莽張飛和《水滸傳》中的李逵沒啥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