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美國人也確實不死心,嘗試通過快速商船偷偷摸摸給肯尼亞運送物資,但一來德國飛機和U艇盯得很緊,商船幾乎沒有能活着抵達肯尼亞沿岸的;二來蒙巴薩港口已被徹底破壞,幾乎無法運輸,除非先行建立人工碼頭。非洲戰區經過評估後認爲見效太慢,緩不濟急,最後還是選擇完全空運,否則憑現有轟炸機羣,真考慮建人工碼頭的話美國是可以對奔巴島和桑給巴爾的德軍進行大規模空襲的。
讓英美方面寬心的是,大量傷病員隨同機羣撤到了南非:經過十天的努力,從肯尼亞撤走了將近2000的傷員送往南非治療——這保證了部隊的士氣,接下去就要撤退滯留在肯尼亞境內的3000多平民——大多數是埃及、索馬里、蘇丹、肯尼亞殖民地官員和僑民,他們都排隊等待前往南非的飛機。
非洲戰區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中將自認爲自己指揮打仗的能力不如巴頓,但幹這項工作非常得心應手,於是司令部高層迅速形成了默契分工,艾森豪威爾主抓全局並側重後勤與管理,巴頓和拉姆斯登主抓英美官兵的訓練與整編,度過最初的慌亂之後,大部分部隊都安定了下來,各種建制與組織逐步恢復。
非洲戰區整體局面趨於穩定,但期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多次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澳、新部隊提出,雖然拉姆斯登是個好長官,但他們不想再和英國部隊爲伍了,要求加入美軍序列。這對大不列顛的聲望是個很大打擊,爲這件事內部有一堆人抨擊丘吉爾,不過他已將全部責任都推到亞歷山大上將身上了。經過倫敦、華盛頓、堪培拉、惠靈頓等多方協調,最後同意將澳、新部隊補入巴頓的第二裝甲師,將埃及等各方面撤退下來的英國部隊補入英軍第78師——由於該師師長已陣亡,暫由拉姆斯登以軍長職務兼任。這樣一來,非洲戰區一共轄有5個師,兵力上勉強是滿員了,但裝備上實在是差得太多,特別是第二裝甲師,掛着裝甲師的名頭連一輛坦克、一輛裝甲車也沒有,幾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輕裝步兵師,總算是艾森豪威爾從其他部隊這裏勻出了包括40輛坦克、50輛裝甲車、80門火炮在內的重裝備交給第二裝甲師。
補給問題暫時緩解了一些,但非洲局勢卻越來越糟糕。
布魯克用焦慮的語氣說道:“德國人在拿下喀士穆,壓倒蘇丹當地力量之後,已將兵力開到了蘇丹和埃塞俄比亞邊境線上,海爾·塞拉西皇帝一直在抵抗,但這次來的顯然不是笨拙的意大利人,而是古德里安最負盛名的裝甲部隊,那些比中國軍隊裝備好不了多少的埃塞俄比亞部隊恐怕支撐不了多久,邊境部隊已紛紛潰退,雖然亞的斯亞貝巴還在手裏,但淪陷是遲早的事情。”
原本丘吉爾有一個計劃,想把澳、新軍隊安置到亞的斯亞貝巴協助埃塞俄比亞人一起抵抗德國軍隊,爲後面非洲戰區的佈防和增補贏得時間,雖然拉姆斯登據理力爭說從埃及開始一直遭受德軍追殺且裝備奇缺的澳、新部隊根本沒可能完成這個任務,但倫敦方面依然堅持己見——結果憤怒異常的澳、新兩個師主官斷然“獨走”,不但直接拉走了部隊向南撤退,還向國內告丘吉爾的狀,認爲他“蓄意謀殺澳大利亞與新西蘭自治領的軍隊”,兩個師長想得很清楚——在阿斯旺“兵變”過一次後,再想與英國人善了是不可能的,乾脆就死硬到底,直接要求加入美軍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