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風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蠱爲世間毒王,關於養蠱殺人的故事,南北朝時就有記載了,顧野王在《輿地志》裏說:“江南數郡有畜蠱者,主人行之以殺人,行飲食中,人不覺也。”唐初時,飼養毒蠱的多爲江南地區。浙江諸暨縣縣尉叫包君,其妻總接受當地一土豪的美食,沒想到被放了蠱毒。按記載,該土豪用蠱害了不少人。中了蠱毒後,會腹痛難忍,像被什麼吞噬心臟。一兩年後就會死亡。
到了武則天時代,原本流行江南的蠱,大量地出現在京都長安。
武則天掌權後,常不自安,看誰都像反叛者。於是重獎告密者,又任用酷吏,抓捕、審訊、刑罰那些有風吹草動的大臣。一時間,互相揭發成風。在酷吏中,最著名的是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三人。其中,又以來俊臣“成績”最大。按正史記載,經他手用酷刑審訊和誅殺的官員就達一千多家!當然,大多都是冤死的。但酷吏們以此爲樂,武則天也是樂此不疲。所以,在當時,很多大臣上朝前,都會跟家人訣別。因爲他們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着回來。
時有“博陵王崔玄暉位望俱極,其母憂之,曰:‘汝可一迎萬回,此僧寶誌之流,可以觀其舉止禍福也。’及至,母垂泣作禮,兼施銀匙箸一雙。萬回忽下階,擲其匙箸於堂屋上,掉臂而去。一家謂爲不祥。一日,令上屋取之,匙箸下得書一卷。觀之,乃讖緯書也,遽令焚之。數日,有司忽即其家,大索圖讖不獲,得雪。時酷吏多令盜夜埋蠱,遺讖於人家,經月乃密籍之,博陵微萬回則滅族矣”。
就是說,爲了保平安,重臣崔玄暉的母親叫兒子請來異僧萬回(前面寫到的善於神行的那位),並贈銀匙一雙,但卻被萬回扔到了房頂。後來,到房頂取銀匙時,發現那裏有一本讖書,也就是朝廷嚴厲禁止的預言王朝更迭的書。崔玄暉大懼,立即將其焚燒。幾天後,酷吏來搜查崔府,但一無所獲。原來,酷吏有一種陷害大臣的手段:在黑夜裏叫人把蠱偷偷埋在大臣的庭院,再把禁止的讖書丟在其家裏,一月後必取大臣全族之性命。
也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長安等關中地區不時出現蠱的身影。
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發生的一個事件比較有代表性。
長安青龍寺僧人契宗,俗家在不遠的樊川。一段時間以來,契宗的哥哥像被什麼附體,漸至發狂。契宗持咒,也不見效。契兄用手拉他的母親,其母陷入癲狂;拽其妻,其妻亦死。最後,他對契宗說:“我不怕你,今天我大兄弟也會來。寒月,寒月,可來此。”喊到第三聲,一物如狐,全身赤紅,從契兄腳部躥起,爬到腹部。契宗膽量確實可以,用刀去砍,傷其一足,那物跳出窗,潛藏在甕中。
契宗根據經驗判斷,覺得那東西極有可能是蠱。
隨後,用大盆將甕蓋上,用泥把縫隙抹死。三天後打開,那物已經僵硬而鐵,但還沒死去,最後用油將之煎殺,直到這時,契兄的狂症才痊癒。果不出契宗判斷,一個多月後,附近有一戶人家,父子六七人暴死,“衆意其興蠱”。因爲按傳說,如果蠱被殺,那麼放蠱害人者,也就活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