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 / 葉聖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像字典或辭典,每一條條目詮釋一個字或一個詞的意義。小學生所用的最簡單的字典,詮釋只有一句話,甚至只有一個詞兒;繁複的大辭典,每條長到千萬言,簡直就是一篇文章、一本書的規模。無論簡單的、繁複的,總之說明字或詞的意義,教人家有所理解,所以都是說明文。
詮釋一個字或詞的意義,要準確而沒有漏義,最好用它的本身來作註釋。其方式是“甲即甲”。應用起來,就是“牛即牛”“自由即自由”。詮釋“牛”字的意義,再沒有比就用個“牛”字準確而包含得完全的了。對於“自由”一詞也是如此。但這樣作註解,不是等於沒有作註解嗎?註解的目的原在使人家理解他所不理解的字和詞的意義,現在就用人家所不理解的原字、原詞作註解,人家看了還是個不理解。所以,這種辦法是行不通的;無論哪一種字典或辭典,都得用另外的語言來詮釋字或詞的意義。用了另外的語言,卻仍舊要顧到準確和沒有漏義這兩點,這是編撰字典、辭典的人所刻意經營的事情。即使並不編撰字典、辭典,而在談話或臨文的當兒要詮釋字和詞的意義,也非隨時顧到這兩點不可。
如果說“牛是有理性的動物”,這就不準確了。因爲“有理性”是“人”的特點,用來說明“牛”是完全不切實際的。如果說“牛是哺乳的動物”,準確是準確的了,但是還有遺漏。因爲哺乳的動物不只是牛,馬、羊、豬、狗等等乃至於人都是哺乳的動物;必須再舉出牛的特點來加以限定纔行。於是從牛的形態說,是怎樣怎樣的,從牛的功能說,是怎樣怎樣的;限定越多,漏義越少,直到所可舉出的特點都已舉出,這就沒有漏義了。——以上是一個例子,無論詮釋什麼語義,都可以依此類推。
最足以爲標準的詮釋要推科學方面的定義了。如給“直角三角形”下定義說:“這是內含一隻直角的三角形。”絕對準確,也絕對沒有漏義。至於通常的事物或字和詞,因爲它們關涉到的範圍廣大,有些又屬於抽象的,要下這樣確切不移的定義往往感到不很容易。但詮釋語義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關重要的。無論當傳述或是辯論的時候,必須雙方對於所用字和詞作同樣的理解,纔可以免除彼此的誤會;因此,我們隨時有詮釋語義的必要。如果能夠牢記着前面所說的兩點,一要準確,二要沒有漏義,雖然不一定像科學定義那樣確切不移,總之也相差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