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 / 葉聖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說明文和其他文體一樣,大多數採用獨語式。所謂獨語式,就是作者一個人在那裏說話,凡是必須使讀者知道的都說在裏頭,直到說完,文章也就完篇的一種格式。
但有時爲便利起見,不得不自己設問。設問就是提出一些問題來,自己再來解答。對於某一點,揣度讀者也許會發生疑問,這當兒就來一下設問;接着給它個詳明的解釋,使讀者不復致疑。對於某幾處,揣度讀者也許會弄不清頭緒,這當兒也就來幾個設問;然後分頭說明,使讀者理解得清清楚楚。這等地方,如果不用設問的方法,而用獨語式述說下去,原也未嘗不可;可是引起注意、點清眉目的效率比較用設問的方法差得多了。寫文章給人家看,應該隨時隨地替人家着想,既然設問可以增加效率的話,爲什麼要吝嗇這些相當處所的設問呢?
從偶或設問發展開去,有些說明文竟是全篇的問答。有一種叫作《地理問答》的書,它的體裁是這樣的:某某省位置怎樣?某某省在某某省的南面,某某省的北面。某某省有什麼大山?某某省有某某山。某某省有什麼大川?某某省有某某河。……這是和獨語式完全不相同的問答式。每一個問題提示一個項目,答語就是對於這個項目的說明。頭緒是清楚極了,即使閱讀能力很差的人也不會纏錯。我國古書裏頭有一種叫作《春秋公羊傳》的,也全用問答式。它說明《春秋》第一句“元年春王正月”的意義說:“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爲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凡是應該說明之點,都給製成一個問題,然後一層一層加以疏解,像“剝蕉”一般。讀者讀了這樣的文章,只覺得作者的態度極端冷靜,一點也不摻雜個人的感情在內,比較獨語式尤其偏於理智這方面。
動手寫說明文,用獨語式呢還是用問答式,這當然隨作者的便。二者之間並沒有優劣可分,只要述說得準確、清楚,能使人家充分理解,無論用哪一式都是好的。不過用獨語式已經足夠了的時候就可以不必用問答式,因爲用問答式至少要多寫一些問語,可省不省,未免浪費。至於前面說起的《地理問答》和《春秋公羊傳》,那是全書的體裁如此,又另是一個說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