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素畢竟是經歷過那麼多官民合辦的歷史的,在歷史書上記載的清末洋務運動裏,這樣的工程數不勝數,所以信口拈來。
劉備一聽,果然非常公允,商人承擔兩成修河款,政府壓力也小不少。
“此法不錯,還是伯雅的心智好使,不逼你一下有時候是真不知道你腦子裏還能逼出多少好貨——行,看在你主動獻策的份上,咱也不計較分成了,就君子一言,兩成就兩成,從此凡咱益州境內,都按這個比例辦理。”
隨着劉備的首肯,李素也算是一言而決又定下了一條大計,從此大漢土地上的官民合辦水利工程,只要能找得到民間入股的,都是這麼分攤成本。
李素卻是微微苦笑,談不上興奮,自嘲地說:“我原先還以爲前兩年攢下的本錢,再問甄家和諸葛家借點錢,這次可以自己獨力喫下‘樂山堰’的一千多座水車工坊了。一下子要承擔兩萬民夫一年的糧餉,看來只好再跟甄家合股了。”
他自己的本錢不夠用了啊!
當然,也不是沒可能獨吞,那就要祈禱甄家眼光不夠長遠,選擇借貸錢財給他投資而不是親自下場投資了。但現在看來,甄家跟着他得了那麼多好處,應該是不會看走眼的。
事實上後來還真沒看走眼,甄堯得到消息後二話沒說,就讓張亮帶着兩億錢來跟李素合股了。
好在,李素始終很清楚自己的能力邊界,他家沒有親戚,就一個老婆一個岳父,一堆下人婢女,實在沒有經商的人才。目前這點生意,也都是委託給甄家的張亮幫着一起兼管。所以那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實在不適合他,他也管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