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賈赦這幾日都在大理寺作爲證人蔘與司徒巖的案子, 與三司官員一樣忙得腳不點地。雖然對張太傅會被碰瓷一事賈赦早有預料,但當賈赦真正得知發酵烈度的時候,還是些微皺了眉頭。
而對於現在張太傅的處境, 司徒硫很是滿意。
硫親王府書房內,江懷壽拿着一封信進來雙手遞給司徒硫:“王爺, 這次事情進展得順利,御史臺那邊已經有人去了太傅府要說法了。”
陳御史的死關係到整個言官系統以後的話語權。別看這些御史們雖然沒有什麼實權, 但在很多事情上能左右朝堂風向。這種隱形的權利不但不能因此丟了, 甚至操作得好, 可以通過彈劾張太傅得到加強。
你想啊,一國儒學泰斗都因爲駁斥了幾句言官而惹上麻煩,以後誰還敢跟這羣人據理力爭啊?那以後御史臺豈不是拿着聞風奏事的大棒想敲打誰就敲打誰?這等情況下,御史們格外團結, 哪怕和陳御史沒什麼交情, 也打着替陳御史討說法的幌子爲自己日後的話語權加碼。
司徒硫接過信一目十行的掃過, 淡淡的道:“張修老匹夫一向自持清正端方,哪裏見過這等陣勢。倒是賈赦那人陰險深沉, 若非被司徒巖的案子絆住, 說不定是個難應付的。”
江懷壽恭維道:“王爺英明,等賈赦從三司出來,張修的名聲已經無可挽回了。現在寧榮二府皆救駕有功, 兵權無可撼動, 若是加上張修在文臣中的地位;榮國府和太傅府握手言和, 太子如虎添翼。現在折了張修的名譽是其次, 文人之中, 需有一人與張修抗衡。”
文武皆需要制衡, 因而歷來大儒泰斗都不會只推一人, 當下並稱德高望重的大家便有北張南李二人。北張是太子太傅張修,南李是內閣大學士李宜山。
本來二人是並稱,但所謂文人相輕,偏有人問爲什麼是北張南李,不是南李北張?李宜山本人自然不會參與這些爭執,但李宜山的弟子中便有私下隱隱不服張修的。這回張修落難,李宜山門生反應格外積極。
而司徒硫想要的哪裏是有人抗衡張修呢?他要的分明是有人能夠壓制張修。畢竟張修門生遍天下,其中便有兩淮鹽運使兼蘭臺寺大夫林如海這種簡在帝心,又實權在握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