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顏陳兩人定睛一看,卻是英國人斯蒂芬,這傢伙是個炮術教官,同時兼任英國駐東南府的貿易代表,知道白糖新產,關鍵是看到東南府的白糖純潔、白淨,顆粒結實,完勝所有的蔗糖,他立即跑來要求全額收購!
有他們賣炮的交情在,明年還有兩艘,顏常武慷慨答應雙方合同一訂五年,英國人包銷。
頭一年,英國人就在臺灣購進了30000擔的白糖和1000擔冰糖,之後逐漸增加,卻照樣有多少收多少,令人驚奇。
據英人解釋,他們購進白糖,實際上並不銷售回英國本土,而是在印度洋一帶消化掉了,主要是馬六甲海峽——印度洋沿岸國家,那裏有不少國度,加上印度土邦(其實當時根本沒有印度這個國家,說的是一個地理)、還有阿拉伯人、奧斯曼土耳奇人,他們的胃口很大,白糖銷量很好(誰都喜歡喫糖啊)。
其實南洋和印度洋地區也合適種植甘蔗,但那時英國佬沒對那些地區控盤,而各地民衆在飯都喫不飽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大肆種植經濟作物甘蔗呢。
若果給英國佬佔據廣大地區,則可以進行調配,比方說這塊地區光照強,多種甘蔗,另一塊地區種糧食,把出產的糧食送到種甘蔗的地方,如此大家都有糧喫,不會鬧饑荒,英國佬的統治可以持久,又能獲得白糖貿易的收入。
此時東南亞、印度洋還辦不到東南府有體系,三分之一田地種甘蔗、三分之一田地種稻米、三分之一田地種雜糧、青菜瓜果什麼的,作爲主食的稻米供應充足,自然敢種甘蔗。
再退一步來說,即使是那些地區種起了甘蔗,比也比不上東南府的甘蔗產量高(兔子種地說他是第二,就沒有誰敢稱他是第一),質量也比不上東南府的白糖質量高。
而東南府除了每年猛增了幾十萬兩白糖和冰糖銀子進賬之外,又將紅糖和少部分的白糖、冰糖給賣到大明,也有十幾萬兩銀子收入,收入非常穩定,果然是甜蜜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