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如歷史上一般,墨索里尼現在的心態是“騎牆”,準備觀望,觀望,再觀望,等雙方勝負明瞭之時再決定如何下注。但私下裏,他卻已經主動地悄悄地向德國拋媚眼,提出了一堆的意大利加入德國後的“要求”。
知道“麪條國”陸軍是啥戰鬥力的德國,當然希望這個豬隊友永遠這樣觀望下去,而不是自作聰明地“助戰”變成德國的“石油下水道”——歷史上意大利加入軸心國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求德國每月提供十萬噸汽油,有德國的石油下水道的外號。
雖然這個位面意大利得到了利比亞油井的滋補,由石油進口國變成了產油出口國。但林漢和漢娜都知道,一旦意大利加入德方這邊,沒有防空縱深的利比亞油井立刻就會完蛋,意大利真的加入德國這邊,就會重回老路變成歷史上可怕的“石油下水道”。
所以對意大利主動示好拋過來的“媚眼”,德國人不肯也“不敢”接受,還反過來勸意大利繼續中立,繼續“兩頭討好”。爲此林漢的“便宜女兒”阿道夫·漢娜在十月後還親自和墨索里尼祕密會面,討論意大利的立場問題。
那次會場中,德國一方面許諾保證會在戰勝英法後給予意大利巨大的“戰爭紅利”,另一方面一再要求意大利繼續中立,繼續“騎牆”,甚至不惜撕破臉公開地對墨索里尼說,“中立的意大利對德國最有利”。好說歹說,總算說得這個擅長“坑隊友的盟友”繼續中立,沒有變成自己這邊的“豬隊友”。
在石油問題上,墨索里尼最終玩了點花招。利比亞每月出產的五十萬噸石油,意大利自用十餘萬噸,供給英法二十萬噸,供給德國二十萬噸。雖然數量比原先少了一點,但由於這時的蘇聯和羅馬尼亞也在給德國提供石油,到目前爲止德國國內的石油儲備雖然面臨戰爭的巨大消耗,其庫存量倒還能保持平衡狀態,沒有下降。
英法兩國雖然知道意大利還在偷偷向德國供應石油,但現在的他們實在沒有勇氣在地中海再增加一個敵人了,對此也只能睜一眼閉一眼。由於意大利“中立”的地位,在海運被切斷的1939年後,意大利成爲德國重要的對外貿易中轉站,德國的對外貿易,大部分都是通過意大利轉口進行着。
至於羅馬尼亞的石油,在1939年開戰前,蘇德兩方和羅馬尼亞簽定了安全協議,兩家出面,聯手“保證”羅馬尼亞的領土完整,前提是該國必須永久中立,以及在戰爭時期保證將出口的石油全部供給德國。夾在蘇德之間的羅馬尼亞在惶恐和喜悅中很快就簽定了這份對他們很有益的協議。所以英國在開戰後也想對羅馬尼亞使用經濟手段搶購石油,不過卻被羅馬尼亞人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