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麼看,她在買活軍的大城市沒有感受到這種空虛,也在情理之中的,大城市總是很包容,對百姓的要求也較高,能在大城市站穩腳跟的人多數可以樹立堅定的自信,至少在表面上不會顯示出強烈的空虛。
至於說具體到每個人心裏,事實上,看社交媒體上諸多傷春悲秋,其實也知道,很多人內心還是承受了背離標準的壓力,只是大城市人多事多,這種情緒不會是主流。而且,標杆是多元化的,背離了結婚生孩子回鄉的標準,往往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六邊形來說,有一些不合格,另一些則更突出,這也能彌補這些人的自我滿足感。
在買活軍這裏,尤其是買活軍的女性這裏,所有標杆都被完全摧毀了,樹立下來的新標杆則不多,大概最成功的只有幾點:第一,女人一定要工作,第二,女人一定要鍛鍊身體。這些立下來的東西,執行得是很好的,其餘別的標準則一概茫然,女人大概幾歲結婚呢?23歲以前是不許結婚,但23歲之後呢?最合適的婚齡是幾歲?最合適的育齡是幾歲,應當生幾個孩子?對另一半有什麼要求?房子住到怎樣的算差不多,車子呢?衣服呢?孩子的教育呢?
不僅僅是社會制度的變化,生產力的飛快上升,也讓很多自詡會過日子的家庭都陷入了茫然,在這種極快的節奏中難以確定自己的定位。這裏有些問題是有共性的,有些問題是女子的標準特別空缺的,其實謝雙瑤也不是第一次面臨這樣的問題了,在擇偶標準這些事上,都可以感受到新女性的無所適從,傑出的人無所謂,平庸的人則被拉扯在自我需要和固有印象之間,反而特別兩難。
這麼看來,制定標準似乎已經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了,叫張宗子寫幾個典型的案例,通過報紙進行宣傳推廣,目的不在於表彰這種生活的模範性,而在於給大家植入一種,‘這樣的生活是正常的’,如此的標準。活可以讓筆桿子去幹,她來確定一些標準就好。
謝雙瑤知道,這是不能逃避的問題,如果不走這條路,那就必須讓知識教去填補空缺,知識教必然會以難以想象的速度龐然坐大,固然,知識教也繞不開她,但這和她的本意就相違背了,她並不想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
這也是她爲何沒有構思‘兩制’制,事實上很多人都對她如此建議過,在老華夏之外的疆域,實施以教治國,這麼一來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但謝雙瑤之前是不假思索地否決了,明白着,兩制的結果必然是老華夏遭到知識教的滲透和反制,而且就目前知識教高層的種族構成也根本不適合如此安排。
這是必須去設立的標準,但是,她依然感到筆尖特別沉重,好像每一筆都是對過去自己的摧毀,謝雙瑤自己就沒有按任何標準活着,她現在要去給別人制定標準了:27歲結婚?婚後生幾個孩子?起碼要生兩個吧。太可笑了,就算是在原本的世界,她也對生小孩沒有什麼興趣,但她現在必須給別人制定一個kpi!
一個家庭起碼要生兩個小孩,這是種族保持人數的最底線,實際上這仍是不足夠的,如果她還想繼續實現自己擴張華夏疆土的計劃,漢族人數在預期中必須持續上漲,那麼,一個家庭最好是要生四個。
直到人數達到理想範圍時開始,才能倡導生兩個,不論何時,生一個都是不能接受的,想想看,兩個人只有一個後代,這個現象只需要持續幾代人,把觀察尺度拉到一個百年的話,族羣人數減少的幅度能讓人頭暈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