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啊小提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最後一步,則是在裏面找到報告基因。
報告基因是一種編碼可被檢測的蛋白質或酶的基因,也就是說。是一個其表達產物非常容易被鑑定的基因。把它的編碼序列和基因表達調節序列相融合形成嵌合基因,或與其它目的基因相融合,在調控序列控制下進行表達。從而利用它的表達產物來標定目的基因的表達調控,篩選得到轉化體。
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領域,已使用的報告基因有以下幾種:胭脂鹼合成酶基因nos、章魚鹼合成酶基因ocs、新黴素磷酸轉移酶基因npt2、氯黴素乙酰轉移酶基因cat、慶大黴素轉移酶基因、葡萄糖苷酶基因、熒光酶基因等。nos、ocs這兩個基因是致瘤土壤農桿菌s的ti質粒特有的,對ti質粒進行改造,用相應的致瘤農桿菌轉化植物體時,如果外源基因轉入植物體中,則這兩種報告基因在植物根莖葉中均能表達,不受發育調控,檢測時直接用轉化體提取液進行紙電泳。染色後在紫外光下觀察熒光即可。npt2、cat及慶大黴素轉移酶基因,均爲抗生素篩選基因。相關的酶可以對底物進行修飾磷酸化、乙酰化等,從而使這些抗生素失去對植物生長的抑制作用。使得含有這些抗性基因的轉化體能在含這些抗生素的篩選培養基上正常生長,也可以用轉化體提取液體,外用同位素標記,放射自顯影篩選轉化體。常用的一種報告基因是β-d-葡萄糖苷酶基因,該酶催化底物形成β-d-葡萄糖苷酸。它在植物體中幾乎無背景,組織化學檢測很穩定,可用分光光譜、熒光等進行檢測。熒光酶基因c是1985年從北美熒火蟲和叩頭蟲cdna文庫中克隆出來的。該酶在有atp、g2+、o2和熒光素存在下發出熒光,這樣就可用轉基因植物整株或部分直接用x-光片或專門儀器進行檢測。
在動物基因表達調控的研究中。報告基因也被廣泛應用。常用的有氯黴素乙酰轉移酶基因cat、β-半乳糖苷酶基因cz、二氫葉酸還原酶基因、熒光酶基因等。cat基因作爲報告基因,檢測時可通過放射自顯影觀察。熒光酶基因作爲報告基因,具有檢測速度快、靈敏度比cat基因高30~1000倍、費用低、不需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採用。
可通過報告基因的表達,研究蛋白質與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雙雜交體系是由報告基因轉錄調控區、報告基因及一對可以相互作用的雜合反式作用因子組成。來從上述雜交體系中發展出的單一雜交體系技術,也是根據報告基因表達量的檢測篩選出與已知順式作用元件相結合的未知因子的dna,該項技術正廣泛應用於克隆細胞中含量微弱且用生化手段難以純化的反式作用因子。
由此可知,報告基因在基因表達調控和基因工程研究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作爲外源目的基因能否轉化植物體的探路先鋒而首先被研究的,在研究植物的基因表達調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現已推廣到真核生物的基因調控領域中。隨着基因工程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報告基因這一探路者的作用會更明顯。
最常用的報告基因大多是編碼抗生素抗性蛋白的基因,通過檢查產物是否具有抗生素的抗性來確定基因的表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