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
通過加收攤派收取行政費用,支撐政府運轉,是歷代政治中的一個正常現象,也是低薪製得以維持的基礎。問題是加收多少,攤派多寬,並沒有明文規定,完全是暗箱操作。並且,對政府機構的財政收支,從來沒有建立過有效的會計審計制度。官員們往自己口袋裏放錢,就像喫飯夾菜一樣容易。這種制度的荒謬,正如同“渴馬守水,惡犬護肉”,導致官員們的整體腐化成爲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在這種制度下,要是做清官,一絲不取,結果就是甘於正常人無法忍受的貧窮。
問題是,你要甘於貧窮可以,但你不可能要求別人和你一起受窮!
儒家理學所造就的這個不可能實現的神話,支撐着中華民族渡過了幾千年的艱難歲月。這個神話是個圈套,它告訴人們,一個社會或者一個人達到幸福彼岸的道路已經爲聖人指出。因此幸福就在眼前,唾手可得。問題是聖人之言恍兮惚兮,如何百分之百貫徹並沒有一個客觀標準。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幸福,那原因必然是你沒有貫徹正確。
幾千年來,中土人就是在試圖通過貫徹聖人之言、達到幸福彼岸的努力中度過的,幾千年了,聖人們許諾的“大同世界”從來沒有降落過人間,“太平盛世”從來只是戰亂和災荒中的短暫喘息。在聖人之言人人諷頌之時,人們舉目所見,只有混亂、僵滯和窮困。從來沒有人懷疑聖人之言是否正確,沒有人跳出這個神話的陷阱。人們只是前赴後繼,一代又一代堅持不懈。
整個中土文化都陷入了巨大的偏執之中,毅力被當成瞭解決一切問題的法寶。然而,人們越努力,世界就變得越糟糕。
而丁直璜卻仍然對此堅持不懈,他上任之時,山東的稅收本來並不少,但他“一心爲民”,到任後便大興“利民工程”,興修水利。1871年,黃河于山東鄆城侯家林決口,交通阻塞,多數州縣被淹。負責治河的大臣建議第二年動工堵築。丁直璜力請即時於水涸時動工,並請命親自督修。不到兩個月竣工,時稱“費半而功倍”。但不久之後黃河又在石莊戶決口,河水奪流南下,山東、江蘇、安徽數百里受災,運河交通廢棄,朝廷上下治水之議莫衷一是。丁直璜又奏請督工堵築,河水專注於大清河入海。
除了興修水利,丁直璜在濟南建尚志書院,招收各府州縣儒生來院講習,兼收願學天文、地理、算術者。而在左宗棠的西征協餉攤派過來之後,丁直璜積極支持,每一次都是足額將協餉交付。他辦的這些事爲他贏得了極高的官聲,但山東的財稅收入卻漸漸的變得入不抵出。而丁直璜並沒有去研究這當中的原因,而是在全省範圍內厲行節儉,並親自帶頭做表率,並嚴禁捐勒需索訛詐賣放等弊,“諭各商人,如有此蔽,準其隨時喊稟,立即嚴究。……重則重辦,輕則當堂笞責,……沒有訛索得髒者,立即究返,當堂發還商人,不遷延時刻”。但他的表率雖然做得好,除了他個人的官聲繼續高漲之外,別的卻是一無所有。
但弔詭的是,在官場上被視爲另類奇葩的同時,在民間,丁直璜卻已經漸漸成了“神”,成爲老百姓希望的寄託。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丁大人就是救苦救難的青天大老爺,是揚善懲惡的大英雄。他成了小民百姓正義的化身,一個超現實的存在。而現實生活中的丁直璜,一邊享受着小民百姓的崇拜,一邊卻也暗自爲財政困窘而苦惱不已。
他的這種苦惱,是不能和小民百姓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