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21日午夜,聯合艦隊先頭的魚雷艇部隊因爲航速較高,首先到達山東半島東端的成山頭附近海域,隨後隱蔽向威海灣東口航進,意圖潛入威海灣,利用黑夜掩護,向港內的乾國艦隊發起偷襲。6艘魚雷艇航行到扼守在威海灣東口海中的日島附近時,被乾國海軍的巡邏小艇發現,港內警報大作,火箭沖天,日島、劉公島、威海南幫炮臺乃至蚊子船,以及因爲鍋爐存在故障,留守在港內的“超勇”號裝甲巡洋艦紛紛鳴響大炮,開火射擊,乾國海軍的枕戈待旦由此可見一斑。在乾國海陸的炮火聲中,日本魚雷艇隊認爲已經失去偷襲的條件,擔心遭到損失,返航退往位於北緯35度51分,東經126度91分的隔音島錨地。
在魚雷艇隊之後出發的聯合艦隊大隊軍艦,繼之於10日清晨到達。“松島”等本隊及第一遊擊隊主力軍艦停泊在外海待機,而由“金剛”、“大和”等第二、第三游擊隊的二線軍艦以單縱隊向威海灣東口進攻,意在以二線的軍艦作餌,將乾國海軍主力誘出威海灣後進行突擊,上午7時零3分,日本艦隊與威海海岸炮臺開始交火,由於發現威海港內沒有乾國海軍主力蹤影,只看到“超勇”和幾艘蚊子船,炮戰至上午9時30分左右,日本艦隊撤退,雙方射擊時距離過遠,均未有大的損失。
日本聯合艦隊因爲乾國海軍主力不在威海基地,並未達到最初引誘乾國艦隊出港,進行主力決戰的目標,於是重新退回執行護送陸軍登陸朝鮮的行動。而日本海軍竟然出現到了威海灣外,在乾國政府高層中樞引起一片譁然,清流們自然而然將此事歸結爲丁禹廷無能,斷定海軍前一日的出巡是爲了躲避日本艦隊,有關日艦在旅順、山海關,甚至大沽口出沒的謠言也隨之四起,越傳越奇,一時間整個乾國沿海草木皆兵,朝廷爲之震動,嚴令海軍立刻返回,拱衛京畿門戶。4月2日,正在海洋島一帶巡弋的乾國艦隊主力接到了由海關巡洋艦“金龍”號送到的李紹泉電令,於3日清早6時回到威海,經過緊張的補給工作,15艦2艇於4日再次啓航,在丁禹廷統率下開始豐島海戰以來的第4次出巡。
乾國艦隊這次出巡的範圍收縮到了渤海灣之內,目的變成肅清謠言中出沒在各處港口的日本軍艦。艦隊在廟島羣島、秦皇島、山海關、旅順、大沽一帶進行了長時間巡弋,期間還爲由大沽裝運軍械、煤炭前往旅順的“圖南”、“四平”號商船提供護航,此後一直到12日才由旅順返回威海,在旅順基地維護修理完畢的“濟遠”、“威遠”、“康濟”、“鎮邊”等艦艇也隨之返回。
乾國艦隊主力回到威海的第二天,朝廷軍機處一改以往通過宜鄺、李紹泉指揮丁禹廷的辦法,直接電諭丁禹廷:“……威海、大連灣、煙臺、旅順等處,爲本土要隘、大沽門戶,海軍各艦應在此數處來往梭巡,嚴行扼守,不得遠離,勿令一船闌入,倘有疏虞,定將丁禹廷從重治罪!……”對海軍完全外行的朝廷中樞,直接向海軍下達了不得越出旅順、威海一線的戰略命令,比李紹泉採取的守勢戰略更爲極端,一紙電文,正式將乾國海軍鎖死在了渤海灣內。由此可以看出,左右朝廷政令的清流主戰派對於宜鄺、李紹泉的守勢戰略並無任何認識和挑剔,其攻擊的焦點完全在於替換海軍提督而已。此後,清流們對於丁禹廷的攻擊並未告一段落,反而越演越烈,至4月15日達到高潮,3名御史、侍郎同日接連上折彈劾丁禹廷,軍機大臣翁叔平也在廷議中要求將丁禹廷革職,理由竟然是認爲丁禹廷造成了在朝陸軍兵敗,16日,光旭皇帝正式諭旨革去丁禹廷海軍提督的職務,清流們對於李紹泉這個洋務派大佬的政治攻勢,獲得初步成功。
被逼至牆角的李紹泉,於19日上奏清廷辯論,長篇痛陳海軍的苦衷,指出因停購船械裝備多年(原本是兩年,但在翁叔平的操作下,實際是永遠停止)等一系列問題,同時闡述自己的戰略思想“倘與馳逐大洋,勝負實未可知,萬一挫失,即趕緊設法添購,亦不濟急。惟不必定於拼擊,但令遊弋渤海內外,作猛虎在山之勢,倭尚畏我鐵艦,不敢輕與爭鋒。”不知道是否是受到李紹泉充滿感情的文字影響,還是出於平衡朝廷中各派勢利,在決定丁禹廷去留的最後一刻,一直抱病的仁曦太后竟然親自出面過問此事,5月1日,乾國政府收回前命,下令丁禹廷暫免處分。
在乾國爲着派系爭鬥,將前敵的海軍提督逼在夾縫之中,將海軍困鎖在內海之時。日本聯合艦隊則在爲向朝鮮運兵忙碌地進行護航,自3月1日豐島海戰爆發以來,一直至5月12日,聯合艦隊先後護送日本陸軍數萬人到達朝鮮,一時間身着黑色軍服的日本陸軍,雲集仁川、釜山、漢城等要地,朝鮮局勢更趨惡化。